农药行业环保发展

2019-10-08 15:04:44发布

农药行业环保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四十年,农药行业环保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有利的促进了农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农药是产生有毒有机污染物较多的行业。由于产品的生产步骤长、大部分未反应完全的原料、中间体及副产物都以“三废”形式排出,其中对环境污染最大的是工业废水。废水特点是有毒有机物含量高、废水成分复杂、含盐量高、色度高,废水中有许多属“三致”类化合物、不可生物降解物或对生物抑制物。农药生产废水的污染以及难于治理,长期以来得到了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国农药环保工作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从“七五”到“十三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专项,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经费用于农药环保技术研发。四十年来开发应用了许多先进的环保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壮大了环保队伍。其中许多技术获得了国家、省部级、行业协会的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各种奖励。目前行业内应用的许多环保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多项世界空白。

目前绝大部分农药原药生产企业进入了化工园区,但由于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安全环保压力,近年来掀起了新一轮的搬迁潮。搬迁目的地多为西北、四川、东北等地区。企业在搬迁过程大力投资环保设施,许多搬迁企业用于环保的投资甚至占到了建厂总投资的20~30%,极大地提升了清洁生产水平。做好安全与环保工作才能保障企业的生存,已成为负责任企业的共识。其中搬迁到西北地区的许多企业不惜投入巨资做到了废水零排放。

近些年环保部组织开展了“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农药大气、固废污染物排放标准”、“农药行业环保技术政策”、“农药行业最佳可行环保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许多标准已经颁布执行或已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上述法律法规的制定将在行业内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限制淘汰高污染落后生产工艺及产品、促使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染物治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环境治理与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农药环保工作的发展经历了对环境的污染、污染物治理、达标排放,到目前的采用绿色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或零排放。农药人的四十年奋斗,保障并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企业三废治理达标排放情况


近些年农药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通过兼并、重组,出现了许多大型企业,成为行业的重点企业。这些企业生产品种多、配套生产主要中间体,环保体系健全、投入大、管理规范。他们积极参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各种法律、法规的制订,重视引进新的环保技术,从而提高了行业的整体环保技术水平。


  (1)清洁生产、源头治理

许多农药企业自己建有环保研发机构,自主研发先进的技术,从产品的合成开始,重视清洁工艺、源头治理、清污分流,尽可能从废水中回收可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2)废水治理达标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发了许多特征污染物治理技术、高浓度废水预处理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重视废水中活性成份的处理及有毒污染物的治理,从而确保了废水达标排放。

农药制剂生产企业建有完善的废水管理和治理设施,基本做到了农药活性成分零排放。


 (3)废气治理情况


重点企业重视对有组织排放的废气进行资源回收。近些年出现了许多回收技术,例如各种溶剂、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DMF、DMSO的回收等。

对于对无组织排放废气治理,主要是加强车间管理,完善收集、治理设施,尽可能使无组织变为有组织排放。几年之内90%以上的大型企业均建有数套RTO废气焚烧炉,解决了废气、恶臭类污染物的污染问题。


(4)固废治理方面

目前各大企业普遍重视废弃物的焚烧处理,都建有焚烧系统。农药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废渣、蒸馏釜残、废溶剂、高浓度废液、废包装袋、生化系统的剩余污泥等,都采用焚烧工艺处理。

农药企业产生的废盐量大,以氯化钠为主,属危险废物。废盐的处置一度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许多单位研发并应用了各种盐的资源化技术,为解决废盐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先进成熟的污染物处理技术


(1)催化湿式氧化技术


催化湿式氧化是用于农药工业“中高”浓度废水处理的一个重要技术。近些年是各企业非常关注的热门技术。该技术涉及气、液两相的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可以达到去除有毒污染物、COD、脱色、除臭、提高可生化性的目的。

湿式氧化法处理草甘膦废水的成功应用开启了农药行业广泛应用该技术的先河,近几年许多大型农药企业均建有湿式氧化装置,处理的废水种类包括咪鲜胺、多菌灵、嗪草酮、嘧菌酯、灭草松以及农药中间体乙基氯化物等,均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

湿式氧化工程方面的问题如设备腐蚀、材质选择、运行堵塞、使用安全等,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均已成功解决。

湿式氧化工程投资较大,目前还处于大型企业的专属。相信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2)萃取靶向分离技术去除特征污染物


目前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颁布,如何适应新的标准,重点是对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控制与处理。因此对特征污染物处理技术的需求尤为紧迫,也是一项新的课题。

该技术是一种极性有机物的化学分离方法,通过分离剂与废水中的极性有机物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新的大分子有机物,从而将废水中的目标物分离,新的大分子有机物在解析剂的作用下复得分离剂,从而循环用于废水的处理。由于所用分离剂水溶性差,且具有靶向性,因而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3)RTO焚烧技术


RTO(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蓄热室氧化器)主要包括蓄热室、氧化室、风机等,它通过蓄热室吸收废气氧化时的热量,并用这些热量来预热新进入的废气,从而有效降低废气处理后的热量排放,使废气在高温氧化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温度,提高了热效率(热效率95%左右),其设备运行费用低,VOCs去除率高。

废气主要成分:烯酯、原酯、甲醇、苯、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等。


 (4)废弃物焚烧技术


焚烧是企业废弃物处理的最经济有效方法,目前许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均建有焚烧装置。经过几年来的持续改进,陆续涌现了许多新型焚烧装置,如液中焚烧、鳞片式高盐废水焚烧、循环流化床焚烧、酸性焚烧等。焚烧炉的有效使用解决了农药企业高浓废液及固废低成本处理的难题。


 (5)高效流化床芬顿氧化技术


Fenton试剂由亚铁盐和过氧化氢组成,利用Fe2+催化H2O2产生高氧化还原电位的羟基自由基(•OH),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该工艺氧化能力强、反应时间短、效果相对稳定、适用范围较大。

芬顿技术在农药企业应用广泛,大部分企业都有。可以作为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有效工艺。近些年芬顿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如流化床芬顿、改良型芬顿等,在提高处理效率、减少铁泥产生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6)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树脂吸附作为有毒化合物的分离与回收技术,近些年得到了较多应用。树脂吸附一般采用超高交联树脂、复合功能树脂等孔径密集的吸附材料作为吸附剂,树脂比表面积应大于500m2/g。不同的废水树脂吸附工艺参数应依据实际废水水质和试验结果确定。该技术在含酚废水、含有机酸废水、含芳香磺酸类废水、含苯胺类废水等的处理之中得到了应用。


(7)多效蒸发技术


多效蒸发是各企业广泛采用的装备之一,主要用于浓缩脱盐等目的。近些年,多效蒸发技术经过持续改进,节能效果大大提高。几个蒸发器串联操作,前一蒸发器内蒸发时所产生的二次蒸汽用作后一蒸发器的加热蒸汽,可以节约加热蒸汽。每一蒸发器称作一效。常用的有双效蒸发、三效蒸发、四效蒸发等。由于多次重复利用了热能,显著地降低了热能消耗,在节约能源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药行业环保未来的发展方向


(1)企业搬迁需要更高水平的治理技术及装备


目前大多数农药企业处于异地搬迁状态,搬迁目的地集中在西北地区。受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限制,对入园区的企业环保要求很高,基本为近零排放。如何实现低成本的零排放是未来企业的追求目标。

污染物零排放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清洁生产工艺、特征污染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综合废水处理、废水深度处理直到中水回用。如何做到从源头精细化管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低成本零排放是对未来企业的考验与挑战。


  (2)盐的无害化、资源化技术需求


废盐的处理成本很高,且有工程问题待解决,因此废盐的资源化、无害化成为企业的紧迫需求。目前行业内出现了很多产品的废盐资源化技术,如多菌灵、毒死蜱、杀虫双、百菌清、烯草酮、草甘膦、苯氧羧酸类农药等,这些废盐的资源化利用,是农药生产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复盐,在西北地区做到无害化填埋是最佳处置方式。

目前很多科研单位和企业都在研发盐的资源化、无害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3)企业的环保管家服务(第三方治理)


目前的环保形势给农药生产企业带来了空前的环保压力,同时对于一些负责任的企业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环保欠账较多,导致出现下面状况:


环保问题越来越多,集中爆发;环保督查越来越严,呈常态化;


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管理越来越专,难以适应;


环境风险越来越高,问责加重。


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颁布在即,标准中对有毒污染物的排放有着严格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标准,也是目前各企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近期环保部出台或公示了一系列涉及化工生产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技术政策、最佳可行技术、排污许可证申报、生产许可证审核等法律法规文件。对企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保障企业近阶段的正常生产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行业内急需专业环保服务公司作为环保管家为企业提供系列服务,发挥环保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提高行业的环保水平。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