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解读
看到很多小伙伴说查到了排污许可证相关政策,但是有的理解起来困难,希望有人解读梳理一下,我于是试着翻阅了一些资料,看了些大神的解读,我组织了一丢丢自己的语言,让大家便于理解。
一、适用范围、总体思路
1、适用范围
·标准制定的背景–实施监管要求
·按照排污许可证中关于台账记录的要求,开展记录。
·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关于执行报告内容和频次的要求,编制执行 报告。
·监督检查时,核查台账记录是检查许可证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
标准的定位
·适用于排污许可证的申请、核发、执行、监管全过程
·规定排污许可证环境管理台账的记录形式、记录内容、记录频次和记录保存的一般要求
·规定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分类、编制流程、编制内容和报告周期等原则要求。
排污许可证范围分为两类
无行业规范的情况-
·无行业或通用工序排污许可证申请 与核发技术规范(简称行业规范) 的,按照本标准执行。
有行业规范的情况-
·按照行业规范执行;行业规范中“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 报告编制要求”参考该标准制订。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 版)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工业,汽车、摩托车修 理业,水泥行业中的石灰制造,玻璃行业中其他 玻璃、玻璃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 塑料制品制造等,以及符合《名录》第六条规定 的其他行业执行本标准。
列入编制计划,但尚未发布技术规范的行业参照本标准执行。
2、总体思路
A、环境管理台账一般原则
·企业自行增加和加严
·环保部门增加和加严
·企业建立台账制度
·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明确工作职责
·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按日或批次记录
·简化管理(内容、频次)
B、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内容
·排污单位基本信息
·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监测记录信息
·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C、环境管理台账基本信息
·生产设施基本信息:主要技术参数及设计值等。
·污染防治设施基本信息:主要技术参数及设计值;对于防渗漏、防泄漏等污染防治措施,还应记录落实情况及问题整改情况等。
注: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需在基本信息记录表中进行相应修改, 并将变化情况纳入执行报告。
D、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主体工程 公用工程 辅助工程 储运工程)
正常工况需要录入的内容
·运行状态
·生产负荷
·主要产品产量
·原辅料
·燃料
·其他
非正常工况需要录入的内容
起止时间
产品产量
原辅料及燃料消耗量
事件原因
应对措施
是否报告
注意:对于无实际产品、燃料消耗、非正常工况的 辅助工程及储运工程的相关生产设施,仅 记录正常工况 下的运行状态 和生产负荷信息。
E、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正常情况
·运行情况
·主要药剂添加情况
·涉及DCS系统的还应分别记录各污染物DCS曲线图
异常情况
·起止时间
·排放浓度
·异常原因
·应对措施
·是否报告
F、监测记录信息
·按照HJ 819及各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规定执行。
·监测质量控制按照HJ/T 373和HJ 819等规定执行。
参考: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G、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设施维护管理时间、维护内容等。
·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冬防等特殊时段:
具体管理要求及其执行情况。
·其他信息: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确定的其他信息。
企业自主记录的信息。
H、环境管理台账记录频次
·排污单位基本信息——未发生变化的,每年记录1次;发生变化 的,在变化时记录1次
·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按日或批次记录,非正常工况按工况 期记录,周期性生产企业,按照生产 周期记录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按日或批次记录,非正常工况按工况 期记录,周期性生产企业,按照生产 周期记录
·监测记录信息——
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中规定的记录频次要求记录
其他环境管理信——
特殊时段与正常生产记录频次保持一致,停产的可只记录起止日情况。
记录内容 | 记录频次 | 备注 | ||
基本信息 | 未变化的 | 1次/年 | ||
变化的 | 发生变化时记录1次 | |||
生产设施 运行管理 信息 | 正常 工况 | 运行状态 | 1次/日或批次 | |
生产负荷 | 1次/日或批次 | |||
产品产量 | 1次/日 | 非连续生产,1次/周期 周期小于1天,1次/日 | ||
原辅料 | 1次/批 | |||
燃料 | 1次/批 | |||
非正常工况 | 1次/工况期 | |||
污染防治 设施运行 管理信息 | 正常情况 | 运行情况 | 1次/日 | |
主要药剂添加情况 | 1次/日或批次 | |||
DCS曲线图 | 1次/月 | |||
异常情况 | 1次/异常情况期 |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频次
记录内容 | 记录频次 | 备注 | |
监测记录 信息 | 按照HJ 819及各行 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规定执行 | ||
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 废气无组织污染防治设施运行 管理信息 | 1次/日 | |
特殊时段环境管理信息 | 按照上述频次要求记录 | 对于停产或错峰生产的,原则上仅对停产或错峰生产的 起止日各记录1次。 | |
其他信息 | 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实际生产运行规律等确定记录频次 |
J、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形式及保存时间
·不规定优先记录的形式(电子和纸质)
·不规定具体的格式
·只需包含本标准规定记录内容留存备查即可
注意:明确保存时限原则上不低于3年
·纸质存储:应存放于保护袋、卷夹或保护盒等保存介质中;由专 人签字、定点保存;应采取防光、防热、防潮、防细菌及防污染等措 施;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并留存备查;保存时间原则上不低于3年。
·电子存储:应存放于电子存储介质中,并进行数据备份;可在排 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填报并保存;由专人定期维护管理;保存时间原 则上不低于3年。
K、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表
表A.1 排污单位基本信息表
单位名称 | 生产经营场所地址 | 行业类别 | 法定代表人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产品名称 | 生产工艺 | 生产规模 | 环保投资 | 环评批复文号 | 排污权交易文件 | 排污许可证编号 |
表A.2 生产设施正常工况信息表
生产设施 (设备)名称 | 编 码 | 生产设施型号 | 主要生产设施(设备)规格参数 | 设计生产能力 | 运行状态 | 生产负荷 | 产品产量 | 原辅料 | ||||||||||||||
参数名称 | 设计值 | 实际值 | 单位 | 生产能力 | 单位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中间产品 | 单位 | 最终产品 | 单位 | 名称 | 种类 | 用量 | 单位 | 有毒有害元素 | 来源地 | |||||
成分 | 占比 | |||||||||||||||||||||
表A.3 燃料信息表
名称 | 用量 | 低位热值 | 单位 | 品质 | ||||||||
燃煤 | 燃油 | 燃气 | 其他燃料 | |||||||||
含硫量 (%) | 灰分 (%) | 挥发分 (%) | 其他 | 含硫量 (%) | 其他 | 硫化氢含量 (%) | 其他 | 相关物质含量 | ||||
表A.4 废气污染防治设施基本信息与运行管理信息表
防治设施名称 | 编码 | 防治设施型号 | 主要防治设施规格参数 | 运行状态 | 污染物排放情况 | 排气筒高度 ( m) | 排口温度 ( ℃) | 压力 (kP a) | 排放时间 ( h) | 耗电量(kWh) | 副产物 | 药剂情况 | ||||||||||
参数名称 | 设计值 | 单 位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是否 正常 | 烟气量 (m 3/h) | 污染因子 | 治理效率 ( %) | 数据来源 | 名 称 | 产生量 ( t) | 名 称 | 添加时间 | 添加量 ( t ) | ||||||||
表A.5 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表
防治设施名称 | 编码 | 防治设施型号 | 主要防治设施规格参数 | 运行状态 | 污染物排放情况 | 污泥产生量 | 处理方式 | 耗电量 | 药剂情况 | ||||||||||
参数名称 | 设计值 | 单位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是否正常 | 出口流量 (m3/ d) | 污染因子 | 治理效率 (%) | 数据来源 | 排放去向 | 名称 | 添加时间 | 添加量 ( t) | ||||||
表A.6 防治设施异常情况信息表
防治设 施名称 | 编 号 | 异常情况起始时刻 | 异常情况终 止时刻 | 污染物排放情况 | 事件 原因 | 是否报告 | 应 对 措 施 | ||
污染物种类 | 排放浓度 | 排放去向 | |||||||
表A.7有组织废气(手工/在线监测)污染物监测原始结果表
序号 | 排放口编号 | 监测日期 | 监测时间 | 出口 | 进口 | ||||||||||||||||
标态干烟气量 (N m3/h) | 氧含量 ( %) | 二氧 化硫 (mg /m3) | 颗粒物 (mg /m3) | 氮氧化物 (mg /m3) | …… | 标态干烟气量 (Nm3/ h) | 氧含量 ( %) | 二氧化硫 (mg /m3) | 颗粒物 (mg /m3) | 氮氧化物 (mg /m3) | … … | ||||||||||
监测结果 | 折标值 | 监测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