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1日,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在“中国角”举办。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智利总统高级顾问安德烈斯·兰德雷切,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副秘书长刘振民,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联合国秘书长南南合作特使、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豪尔赫·切迪克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方表示,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威胁,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中国也积极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致力于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分享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最佳实践。
中方强调,《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的成功达成,彰显了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也为各方2020年后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奠定了制度基础。中方希望此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提振各方应对气候变化信心,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一是希望各方特别是发达国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出积极的政治信号,珍惜和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提振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二是把环境、气候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应。
三是在协商一致和互利共赢基础上,加强务实交流合作,分享彼此的最佳实践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实现合作共赢。中国愿与各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安德烈斯·兰德雷切、刘振民、屈冬玉和豪尔赫·切迪克在发言时一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各国面临的一项紧迫性任务,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支持和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应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南南合作框架机制下,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实施气候减缓和适应政策,早日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国际社会要切实落实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巴黎协定》的全面实施,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本次论坛由中国生态环境部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共同主办。来自埃及、马尔代夫、埃塞俄比亚、塞舌尔、牙买加、尼泊尔、肯尼亚、几内亚、马里等国的高级官员及各国际组织、民间团体、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参加论坛。
来源:生态环境部
-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如何公开危险废物相关信息?
- 验收监测中,如有环境保护敏感点,是否要同时测定污染物排放及环境空⽓质量?
- 企业何时可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期限一般多久?
- VOCs 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
- VOCs 会影响气候变化吗?
-
小动物保护协会呼吁建宠物隔离制度(生命面前人与动物平等对待)
-
现在废气污水最后的处理是去了哪里?
-
叉车管理制度汇编 (安全生产管理)
-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高温)
-
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66页)
-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可下载)
-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可下载)
-
【环保违法案例】江苏某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超过许可排放浓度排放水污染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