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文1569字,预计阅读8分钟)
中国环境报记者吕望舒
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近日启动,河北省唐山市成为试点城市。工作组第一时间进驻,相关工作有序展开,打响了新一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当头炮”。
当前环渤海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在哪里排?谁在排?排什么?排多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专项行动一线的相关人员。
表现在海洋里 根子在陆地上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自然生态独特、地缘优势显著、战略地位突出,是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关键依托。
近年来,渤海水质有所改善,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不仅要进行海洋环境治理,更重要的是打通陆地和海洋的监管治理壁垒。而入海排污口是污染物入海的最后关口,直接关系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更事关渤海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介绍说。
去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对渤海攻坚战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开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排查”,“通过三年综合治理,完成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清理工作”等要求。
当前环渤海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在哪里排?谁在排?排什么?排多少?这些问题在以往涉及多个部门分管,规章标准不统一,监管治理、技术支撑等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
“这一次的专项行动,就是要将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弄明白、搞清楚。”曹立平说。
运用先进技术 坚持海陆统筹
日前召开的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暨试点工作启动会要求,专项行动要扎实做好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四项任务。
“这些任务也不是一次性做完,在时间安排上会有所侧重,现阶段是以唐山为试点,要摸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排查整治工作模式和技术规范。今年的主要任务集中在‘查清楚’和‘测明白’,也就是确定排污口数量和其排放‘内容’。”生态环境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说。
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是这次唐山市的试点,在专项行动启动的同时,许多参加此次专项行动的工作人员已经就位。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接到任务,第一时间就过来了。专项行动的工作进度安排表从1月11日就已经开始了,在春节前要完成黑沿子镇的试点工作,为后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我们第一步工作就是在2-3天内用无人机分8个架次获取黑沿子镇160平方公里范围的数据。”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航空部杨海军告诉记者。
杨海军是这次专项行动第一批入驻唐山的工作人员之一。和他一起并肩战斗的不仅有卫星中心近10名同事和生态环境执法局、环境规划院、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华南科学研究所等生态环境部司局与直属单位工作人员,还有十几天前刚刚正式转隶生态环境部的国家海洋监测中心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岗,让人目不暇接的先进技术手段也第一时间到位。
“尤其是在‘排查’阶段,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无人船监测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我们都会全面运用上。”杨海军说。
他介绍说,固定无人机搭载光学相机单架飞行一次可覆盖20平方公里,空间分辨率一般控制在5厘米-10厘米之间,识别精度很高,可以提取到河堤或斜坡排水沟等,基本能够全面识别覆盖区域明渠、明管、涵洞、闸口等类型的排污口。不仅如此,专项行动还配备了搭载热红外相机的旋翼无人机,可以运用无人机热红外成像配合无人船传感探测,通过感知水面温度异常等方式,实现水下暗管识别。
“除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我们也会采用老办法。在先进技术勘察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踏勘、现场走访等,掌握第一手资料。”李天威说。
环问问总结:这一次的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是加强海陆统筹最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相信这一次专项行动一定能为推动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管用的陆海统筹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可下载)
-
【环保违法案例】佛山市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
-
【环保违法案例】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案
-
【环保违法案例】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二)
-
如何治理大气污染?(吸收法和吸附法)——上
-
如何治理大气污染?(催化净化法、燃烧法、冷凝法)——下
-
蠕动泵的优缺点(蠕动泵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
脱氮除磷的三种工艺(SBR、3A、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