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环境发展的进程----长江
一、 发展的背景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独特的低山丘陵地貌让重庆素有“山城”之称。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长江干流更是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在奉节、巫山一带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与好山好水好风光相伴而来的是独特而敏感的生态区位,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重任在肩。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一轮退耕还林、环保“五大行动”、“河长制”、“林长制”等陆续实施和开展,长江两岸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治水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巴山渝水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憧憬正步步变为现实。
二、 保护生态环境主要举措
1.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要让青山常在绿满巴渝
2. 加强水环境治理,为长江注入涓涓清流
3.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经济效益实现共赢
三、 发展成果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长江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可喜的变化,全市现有森林面积596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2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直辖之初的20.98%提高到48.3%,位居西部省份第四位,绿满巴渝成为市民眼中的一种常态。
截止2018年,重庆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以上比例为90.5%,高于国家年度目标2.4个百分点;48段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目前,依托各类重点林业工程,全市累计建成笋竹基地423万亩、木本油料基地202万亩、中药材基地122万亩、花椒基地142万亩、林下经济510万亩、柑橘等水果636万亩、苗木花卉基地40万亩,成为改善长江两岸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
重庆生态环境发展的进程:
1986年 | 重庆制定林业“七五”发展计划,造林25万—30万亩。 |
1990年 | 重庆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牛角沱污水处理厂交付使用。 |
1997年 | 重庆直辖后制定《长江干流生态林建设总体规划》。 |
1998年 | 重庆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
2000年 | 重庆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
2001年 | 重庆启动三峡库区环湖百万亩绿色屏障工程。 |
2005年 | 重庆启动国有林场改革。 |
2007年 | 重庆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2017年 | a) 重庆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b) 重庆全面推行河长制。 |
2018年 | a) 重庆启动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 b) 重庆启动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重庆启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治。 |
2019年 | a) 重庆开展林长制试点。 b) 重庆实施横向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
-
小动物保护协会呼吁建宠物隔离制度(生命面前人与动物平等对待)
-
冬季污水处理稳定达标7条建议(严控进水指标)
-
叉车管理制度汇编 (安全生产管理)
-
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66页)
-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可下载)
-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可下载)
-
【环保违法案例】江苏某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超过许可排放浓度排放水污染物案
-
污水处理工艺有哪些?(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