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违法案例】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涉嫌生态环境犯罪案

2022-05-10 11:14:27发布

重庆某机电有限公司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涉嫌生态环境犯罪案

【案情简介】

重庆某机电有限公司废水多项污染因子超标,pH值超标2.76个pH单位(呈酸性),锌排放浓度超标30.6倍,镍排放浓度超标5.08倍,涉嫌生态环境犯罪。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依法将本案移送公安机关。该案现已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调查处理】

2021年12月1日,群众投诉称重庆某机电有限公司存在偷排、直排生产废水的行为。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会同巴南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对重庆某机电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和采样监测。经查,该公司所排废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流入李家沱污水处理厂,最终进入长江。现场检查时该公司正常生产,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采样监测结果显示,该单位所排废水多项污染因子超标,其中pH值超标2.76个pH单位(呈酸性),锌排放浓度超标30.6倍,镍排放浓度超标5.08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四)项“排放、倾倒、处置含镍、铜、锌、银、钒、锰、钴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十倍以上的”,该公司已涉嫌生态环境犯罪。2022年1月15日,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依法将本案移送至公安机关。该案现已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案件启示】

一是深化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本案中涉案企业锌排放浓度超标高达30.6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流域生态环境也造成威胁,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自身存活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是强化执法监测联动。监测数据是生态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执法支队和监测站同步调查、采样监测,有利于准确锁定违法主体,固定违法证据。

三是深化行刑衔接。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获悉监测报告结果后,及时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并配合后续刑事调查,确保精准、高效地侦办案件。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