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用水污染危害与对策问答(2)

2019-12-26 10:04:32发布



(1)生活饮用水中的污染物有哪些主要来源?


通常,水源水经自来水厂加工处理,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数量已经大幅降低,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可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但是,饮用水中也会残存微量的污染物,此外,为保障饮用水安全、降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危害,饮用水在出厂前会使用氯系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会与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消毒副产物。因此,生活饮用水污染物既可能来自水源水未能完全去除而残存的微量污染物,也可能来自消毒过程。此外,在饮用水输配过程中,受供水管网、水箱老化、清洗不及时等的影响,饮用水也会被污染,即产生饮用水的二次污染。



(2)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哪些规定?


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和公众健康,我国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做出了严格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共有106项指标包括常规指标42项和非常规指标64项。

常规指标有:微生物学指标4项,主要规定了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项目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对水的色度、臭和味、浑浊度、pH和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等提出了要求:毒理学指标15项,对砷、镉、硝酸盐、三氯甲烷等多种污染物的浓度制定了限值:饮用水消毒剂指标4项,包括游离氯、总氯、臭氧和二氧化氯。此外,还对水中的2项放射性指标做出了规定。

非常规指标包括: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3项:微生物学指标2项,包括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这两种易引起介水传染病的微生物理学指标59项,主要包括农药、除草剂、苯化合物和氯化消毒副产物等。




(3)如何除去饮用水中的暂时硬度?


饮用水的暂时硬度是指饮用水经加热后从水中除去的那部度,它主要是由钙、镁的碳酸氢盐所形成的。由于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稳定性较低,且它们的分解温度低于水的沸点,因此,水的暂时硬度可在煮沸过程中消除。近年,科技人员还尝试利用反渗透技术来去除饮用水的暂时硬度。该技术的核心组件是人工合成的反渗透膜,可拦截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4)什么是二次供水?


二次供水是指通过加压设施、净水设施,将水厂供给的自来水经处理后存储于储水设备,转供用户的供水形式。现今,多数高层建筑普遍采取二次供水方式。二次供水设施是否按规定设计、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二次供水的水质和供水安全,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传统的“水池一水泵一水箱”联合二次供水系统虽可解决供水压力和供水量的问题,但由于水存储于水箱而更易发生二次污染。因此促生了新的二次供水技术。如变频叠压供水系统。它是一种能直接与自来水管网连接、对自来水管网无副作用的二次供水设备,在市政管压力的基础上直接叠压供水,因全程封闭,而不易污染,且可节约能源。



(5)常用的饮水消方式都有哪些?


常用饮用水消毒方式可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物理消毒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照射,而化学消毒根据消毒剂的种类可分为氯消毒和臭氧消毒。其中,氯消毒是集中式供水最主要的消毒方式,依据消毒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游离氯消毒和化合氯消毒。主要的含氯消毒剂包括液氯、一氯胺、二氯胺、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等。臭氧消毒是以强氧剂臭氧进行消毒,为提高饮用水消毒效果,近年来已开始将不同消毒方法联合使用来进行饮用水消毒。

室内环境与知氯消毒是最早被采用的饮用水消毒方式,具有技术成熟稳菌能力强、持续时间久、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目前,我国城乡集中供水水厂均采用氯消毒工艺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6)使用饮用水过滤器应注意些什么?


饮用水过滤器是为满足消费者获得质量高、口感好的饮水需求而设计的饮用水处理装置。自来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能够保证公众安全使用要求,不会对健康产生有害影响,通常不必安装过滤器。但是,自来水经过管道长距离输送,可能会因管道老化而带有某些颜色或异味,这时使用饮用水过滤器侧有助于去除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增进口感。

过滤器长时间使用后,吸附能力变差,甚至丧失吸附过滤能力。当过滤器失效时,滤器或滤料周围易滋生细菌,并会有化学污染物富集。在使用过滤器时需要根据水质和用量定期更换,水质越差,过水量越大,过滤器更花时间越短。一般而言,消费者可根据家庭用水量、饮用水水质和过滤器实际使用情况,半年到一年更换一次。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