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环保”是什么?

2019-12-20 09:36:51发布


1、环保的定义


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2、环保的含义


(1)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


(2)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


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3)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



3、环保的主要内容


(1)防治生产和生活的污染


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建设和开发的破坏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价值的自然环境


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中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4、生活中的环保


(1)减少私家车出行次数。私家车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这些都严重污染了空气和人体健康。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多多乘坐公共交通,或者踩踩单车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购物拒绝塑料袋。非环保、非降解的塑料袋燃烧会产生剧毒物质二恶英,它的毒性是氰化物的1000倍,在土壤中填埋,降解时间超过100年,会对环境造成长久的影响。所以建议大家用布袋、菜篮子代替这种重复利用率低的塑料袋。


(3)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现在外卖非常火爆,每次点餐商家都会赠送各种餐具,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一次性筷子是日本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65%,他们的一次性筷子全部进口,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7%,但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其实在家里点餐的时候,完全可以使用自己家的餐具,干净卫生还环保,何乐而不为呢?



(4)节约纸张,重复利用。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继续做草稿纸、便签纸等, 打印纸张时候可以双面打印。同时,一吨废纸=800千克再生纸=17棵大树,在很多国家使用再生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以使用印有“再生纸制造”的纸片为荣,以表明自己的环境意识和文明教养。


(5)坚持垃圾分类。在家庭设置三个分类垃圾筐: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害物,这种看似简单的小动作,给环保带来了极大的好处。通过垃圾分类能去除掉回收、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减少土地受到侵蚀、污染。


(6)拒绝燃放烟花爆竹。每逢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给空气带来了极大的污染,燃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物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等粉尘,这些粉尘和气体如适逢无风和低压的天气,一时无法飘散,就会强烈地刺激人们的呼吸,引起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结束语: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

作为政府来说,既要着眼于宏观的保护,又要从微观入手,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