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操作?

2019-12-19 09:35:08发布



1、环境监测是什么?


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其任务是要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


(1)生物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的主要应用是PCR和生物标记技术。分子标记识别技术使PCR技术易于使用,而生物标记技术则可以准确测定污染物的含量。


(2)3S监控技术

3S监测技术是全球定位、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的统称,通常用于处理环境信息。以水环境监测为例,利用3S技术可以监测和评价水资源、富营养化水体以及改变生态环境。


(3)理化技术

理化技术包括物理监测技术与化学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理化测量技术与测量手段在测量特定环境污染物的数量方面是有效的。


(4)信息技术

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常用的信息技术包括SPS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SPS技术能够实现对环境的远程控制,可用于监测水环境,了解水质、河流等水文条件。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监控装置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通信,并进行全程监控。可以在基站中完成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从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3、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环境的监测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4、环境监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环境监测人员素质


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不符合要求者应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监测工作。


(2)监测点位的布设


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分析方法和具体条件,按有关技术规范、规定进行。


(3)采样时要详细了解排污单位的生产状况


生产状况包括原料种类、用量、半成品、成品种类及用量、用水量、用水部位、生产周期、工艺流程、废水来源、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和运行状况等,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4)采样时应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记录主要内容有:生产企业名称、样品类别、采样目的、采样日期、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监测项目和所加保存剂名称、污染物外观特征描述、企业生产状况和采样人等。


(5)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


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有关技术规范、规定执行。样点的时空分布应能正确反映所监测地区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波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6)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时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并防止样品受污染,在输送、保存过程中保持待测组分不发生变化。必要时,采样人员应在现场加入保存剂进行固定,需要冷藏的样品应在低温下保存并将样品迅速送交实验室。为防止交叉污染,样品容器应定点定项使用。


(7)实验室环境


保证实验室环境不会影响样品;保证水和试剂的纯度要求;各种计量器具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定,加强经常性维护和正确使用,达到有效测量;需控制温度、湿度条件的实验室应配置相应的设备;重视所用标准溶液的准确性。


(8)检测标准及方法


分析测试时应优先选用国家标准方法和最新版本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其他方法时,必须进行等效性试验.并报省级以上监测站(包括省级)批准备案。分析人员在开展新项目(包括本人未做过的项目)监测之前,要向质控人员提交基础实验报告。凡能做平行样、质控样的分析样品,质控人员在采样或样品加工分装时应编入10%~15%的密码平行样或质控样。样品数不足10个时,应做50%~100%密码平行样或质控样。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