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二次污染危害与应对措施?

2019-12-13 09:08:41发布


一、定义


当某些一次污染物,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改变了原有性质,特别是那些反应性较强的物质,性质极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即出现二次污染。


二、污染物源头


1.工业污染源:由火力发电、钢铁、化工和硅酸盐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有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源。此类污染源由于不同工矿企业的生产性质和流程工艺的不同,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大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排放源集中、浓度高、局地污染强度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2.农业污染源: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扩散,以及施用后期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大气等形成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污染源: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这类污染源属流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NOX、金属尘埃等,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4.生活污染源:指居民日常烧饭、取暖、沐浴等活动,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烟尘、SO2 、NOX等污染物。这类污染源属固定源,具有分布广、排量大、污染高度低等特点,是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但是,随着城市电气化的推进,城市生活污染源将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三、二次污染有哪些?


1、家电二次污染


(1)来源


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电器都是我们经常接触或使用的,比如洗衣机、饮水机、空调、加湿器、热水家电二次污染器、微波炉、空气净化器等。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使用超过半年的洗衣机中,有60.2%%的洗衣机内部都能检测出霉菌,洗衣机因此成了“二次污染”源。内筒中滋生的霉菌不但会污染衣物,还会通过接触人体不同部位导致各种疾病。


(2)危害

家用电器带来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隐患。“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均表明,室内空气污染与人所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功能减弱、哮喘等疾病有很大的关联,同时也增加了致病率和死亡率。”赵彬副教授如是说。


空调造成的“二次污染”常常使人出现头晕、昏迷甚至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医学界把这种病理反映称之为“空调综合征”,室内空气污染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孕妇、老人和慢性病人,特别是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污染的危害。儿童的身体正在成长中,呼吸量按体重比****高出将近1/2,而且他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室内,受到污染伤害也不易发觉,当发现问题时已无法挽回。


洗衣机滋生霉菌之后容易使衣服受到污染,不但衣服洗不干净,而且还可能会致病。特别是贴身衣物被霉菌污染后,对女性个人健康也可能造成比较恶劣的危害。据报道,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数据表明妇科疾病与洗衣机“二次污染”之间的联系,但在医院日常门诊中,许多妇科医生经常遇到一些无辜患上霉菌性阴道炎的女性,深究其原因,不能不想到洗衣机的“二次污染”问题。饮水机“二次污染”的危害就更明显了,饮用受到污染滋生细菌的水之后,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明显的,很容易让人染上各种疾病。


(3)应对措施


1)定期清洗过滤器,尽量每个月清洗一次,自己拆卸清洗是很容易的;

2)对于霉菌,用户自己没有办法清洗,只能请售后服务单位进行清洗;

3)对洗衣机而言,最好将洗衣机摆放在通风、明亮的地方;

4)内衣裤与外套分开洗涤,以减少衣服的交叉污染;

5)最后,洗完衣服后应该打开洗衣机盖子通风一段时间,让里面保持干燥状态,以促进残留水分的挥发,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衣服应该立刻拿到外面晾晒,不要闷在里面;

7)洗衣机在使用3个月或半年后可定期清洗;

8)饮水机要定期清洗、保证使用较好水质的水、避免长期储水而不饮用;

9)对于加湿器和净化器,定期清洗也是必不可少的。



2、饮用水二次污染


(1)来源


1)高层楼的储水箱是细菌、青苔的滋生地。


2)另外生锈的水管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固体悬浮物:泥沙,铁锈,肉眼可见物。


2、微生物:细菌、病毒、藻类、等。


3、溶解无机物: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铜、氯化物、硝酸盐。


4、重金属:汞、砷、铅、镉、铬等。


5、有机物:农药、化肥、各类工业用溶料、染料、清洁剂、消毒剂。


6、放射线粒子:核工业及核医学等产生的放射线粒子。


(2)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80%的疾病以及1/3以上的死亡直接来源于不清洁的饮用水。每年死亡的确1800万儿童中,约有50%的死因与饮用水污染有关。预计十年后的将来,平均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和****会死于肮脏的饮用水。长期使用不洁净的水,会导致人体产生消化疾病、传染病、各种皮肤病、糖尿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例如,水中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结核,轮状病毒和肠胃病毒可导致肠胃炎,隐孢子虫能引发隐孢子虫病,藻类产生藻毒素,饮用之后会引起中毒,轻者引发肠胃炎,重者可以致人死亡。另外,各种含氯或含磷的有机农药多具有致癌作用,能引起食道癌、胃癌、肝癌、血癌等,多种氯代卤代烷有机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对人体健康非常严重的威胁。


(3)应对措施


《水污染防治法》关于生活饮用水的规定: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其他等级保护区。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可以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可以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为其他等级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当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禁止向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体排放污水。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设置的排污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拆除或者限期治理。




3、大气二次污染


(1)来源


各种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或与大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能(如紫外线)参与下所能引起的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与一次污染的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这类物质的毒性一般比一次污染物为高,如SO3(H2SO4)、HNO3、硫酸盐、硝酸盐、丙烯醛、过氧乙酰硝酸酯(PNA)、臭氧(O3)等。 二次污染物是由于阳光照射污染物、污染物间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污染物与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害物质,光化烟雾就是一种二次污染物。


(2)危害


1)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70%来自燃煤,二氧化硫对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它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反射性痉挛,使管腔缩小,呼吸道阻力增加,黏液分泌增多,换气量减少。严重肺、心功能损害时,可造成肺气肿甚或呼吸道肿胀;导致喉痉挛和声门水肿,使人窒息而死亡。长期接触含二氧化硫的空气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及COPD等疾病。此外,二氧化硫对心血管疾病也有影响。二氧化硫又是一种促癌物质,能加强某些致癌物质的作用。二氧化硫还可形成酸雨,对生态系统、工农业生产和建筑设施造成严重损害。


2)氮氧化物对健康的危害


氮氧化物是含氮气体化合物的总称,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水中溶解度小,故对呼吸道和眼睛黏膜刺激作用相对来讲较小。进入深部呼吸道的氮氧化物能缓慢地溶解于肺泡表面的液体中,并逐渐形成亚硝酸及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亚硝酸根进入血液后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和血管扩张,引起组织缺氧,出现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中枢神经损害。氮氧化物的慢性中毒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


3)光化学烟雾对健康的危害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紫外线的参与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醛类、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等,通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体最突出的作用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高浓度光化学烟雾能损害深部呼吸道黏膜和组织可导致胸痛,甚至引起肺水肿。甲醛是一种刺激性的致敏物,能造成上呼吸道刺激及{{BANNED}}反应性疾病。


4)可吸入性颗粒物及其危害


煤与其他碳氢化物由于燃烧不全,向空气中排出煤烟,是大气中悬浮微粒的主要来源。直径小于10μm的微粒可被人体吸入呼吸道,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大于5μm的尘粒易被上呼吸道阻留,部分可随痰排出,其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慢性炎症。小于5μm的尘粒,可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引起支气管反射性痉挛,黏液分泌增加,呼吸道阻力增大。尘粒作用于肺泡,能促使肺纤维组织增生,影响肺的换气功能,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患。有些可吸入颗粒物本身就是有毒的,或吸附其他有毒物质,可引起相应的多种危害。大气悬浮微粒中含有的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是致癌物质。


由于大气被氯氟烃污染,臭氧层遭破坏,致使射向地面的短波紫外线增多,可使皮肤癌、白内障发病增加,并可危及生物,特别是海洋生物的生存。


大气污染可使佝偻病发病率增加,某些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容易流行。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大气污染水平有关,污染严重可引致公害事件。


(3)应对措施


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着手,通过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但目前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还不能彻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气环境的保护就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大气污染的控制途径。


1)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2、改善燃料构成;


    3、进行技术更新,改善燃烧过程;


    4、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


    5、开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煤碳、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为可再生性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化石能源开采使用的环境问题,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2)采用各种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1、烟尘治理技术;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3、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技术。


3)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保护大气环境


    1、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工业布局


    (1)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


    2、做好大气环境规划,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3、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4、发展绿色植物,增强自净能力


4)加强大气管理


大气环境管理就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规划,从宏观上、战略上、总体上研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法律是环境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以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的方式来管理环境。为了实现大气环境管理科学化、定量化,中国先后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工业锅炉烟尘排放标准》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一系列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大气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