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简介
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系。毕业后在上海材料研究所工作,先后任见习生、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所常务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高分子事业部主任。
1998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2000年起任上海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2004年2月起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3月起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2018年2月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2018年11月任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二、工作动态
1、聚焦污染攻坚 继续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保卫战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介绍了上海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高品质生活有关情况。寿子琪表示,今年以来,尽管本市环境质量有了进一步改善,但仍需要全社会不断努力、提高意识、持续攻坚。
寿子琪谈到,首先将聚焦污染攻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进落实本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和11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保卫战,加强统筹协调、跟踪评估和督查考核,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还会聚焦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环境论英雄,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四大结构”调整,挤掉粗放发展水分,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经济提质增效的助推剂。
其次是聚焦突出问题,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实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问题的整改方案,全面完成市对区的生态环境督察,推进劣Ⅴ类水体污染治理、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解决市民身边的“老、小、难”生态环境问题。
聚焦区域协作,深化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规划纲要,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主动发挥牵头作用,推进落实区域污染治理重点协作任务,强化协调组织、跟踪调度和督促检查,坚决打好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配合做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联合开展环境质量保障,积极探索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2、寿子琪做客“民生访谈” 谈论大气污染治理话题
虽然上海提前两年完成了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但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昨天做客“2019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仍不容盲目乐观。在更高要求的新目标倒逼下,上海将直面越来越多更复杂的问题,需要借助更新更有效的治理手段。今年,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就将助阵上海空气质量的预测预报工作。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也开始涌现。据介绍,PM2.5作为被治理的主角“一家独大”的日子已经过去,在防止其反扑的同时,二氧化氮和臭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这些污染物之间还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压住了这头的浓度,另一头的浓度就悄悄抬高了。寿子琪坦言,从2013年第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来,“攻坚战”已经打了近6年,已有的手段措施应出都尽出了,当前亟需源头减排等新的“武器”补充。
深度治理大气污染,已经有不少新式“武器”正在酝酿,寿子琪透露了其中的一项:上海生态环境部门正与上海超算中心合作,升级空气质量集合数值预报系统。
受制于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上海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去年上海24小时(提前1天)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为85%,污染时段预报准确率为60%;48小时(提前2天)和72小时(提前3天)的污染预报准确率仅为45%和38%。稳步提升上海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离不开上海超算中心配套提供的高性能计算及存储条件。寿子琪透露,今年6月底,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建成运行并提供服务后,可基本保障本市预测预报所需的200万亿次计算能力和足额存储。届时,现有集合数值预报系统将全面升级,上海空气质量的预报频次将从现有的1天1次升级为1天2次,还有能力实现提前10天至15天的空气污染预报预警。
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有很强的流动性。因此,区域协同治理污染,早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共识。新一年,长三角将如何携手?寿子琪透露,大气方面,今年将重点完成秋冬季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推进新车国六排放标准和船舶排放控制区措施;实现7天至10天的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加强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
3、寿子琪:为满足老百姓对空气和水质量的期许不断努力
4月27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来到2019上海民生访谈现场。针对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空气污染、水质问题等方面,寿子琪详细介绍了上海2018年在相关方面的治理工作,以及接下来在“天蓝水清”之路上可能遇到的工作难点。“抓生态环境就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期许。”
让市民见到更多蓝天
“我关心空气,天不蓝整个人就很抑郁。”“比起前两年,好像雾霾是少了一些。”针对上海市民对2018年申城空气治理的评价,寿子琪表示,总体来讲,关于空气质量就是三句话:“巩固成果,坚守阵地,奋力攻坚。”
寿子琪介绍,2018年,上海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达到81.1,第一次突破80%。对于公众关心的PM2.5污染情况,寿子琪说,去年的空气质量虽有改善,距离PM2.5达到预定标准还有一定距离,“2018年PM2.5数值为36.1,没有达到二级标准35,首先要达标,我们希望以后能达到25。”
寿子琪认为,总体上来讲,上海的空气治理还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尤其同时控制PM2.5和臭氧是个难点,“不控制氮氧化物,PM2.5就会走高;氮氧化物太低,臭氧含量又会上升。”对此,他呼吁民众同步提高空气保护意识,比如日常多实施绿色出行,这对帮助环保部门改善空气质量大有好处。
据介绍,5月1日,全国将实施两项新的国家标准《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及《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未来柴油标准将逐步提升至“国六”,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危害。
空气质量预测方面,寿子琪介绍,上海准备引入超级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希望继续提高预测能力与精度。
让碧水静流 饮用水更安全
谈及上海的水治理,寿子琪将其分为河道和饮用水两方面,“通过河长制、湖长制,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但保持也不那么容易;老百姓喝的水现在集中在四个水源地,从取水的风险上降低很多。”
上海有四万多条河道,位置各异、情况不一,治水对策十分复杂。寿子琪介绍,目前上海治水采用“一河一策”的方式,因地制宜,对有的河道采取“增加流动性”手段,有的则采取生物或物理方式。
“还要更多发挥社会的作用,政府也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院所、专家为我们指导‘一河一策’。”寿子琪说。
水源地保护方面,2019年2月24日,上海公布了一、二级保护区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寿子琪介绍,一级保护区内所有不利于饮用水安全的项目都要全面清理,并坚决保住成果,“上海老百姓的水缸是天大的责任”;对二级保护区也进行整治,如全面调整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
为更好满足上海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环境需求,寿子琪表示,二级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将被全部关闭清拆,“调整力度很大、付出的成本很高,有赖于社会各方配合,基本把离水源地较近的区域保护起来。”
“为了‘保水缸’,可能会影响一些区域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这些年为此连续补偿了五六十亿。”寿子琪透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基本底色。”
-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如何公开危险废物相关信息?
- 验收监测中,如有环境保护敏感点,是否要同时测定污染物排放及环境空⽓质量?
- 企业何时可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期限一般多久?
- 排污登记事项有误,如何修改?
- 大气污染的类型是什么?
-
现在废气污水最后的处理是去了哪里?
-
透水沥青路面和热拌沥青路面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选择倍艾斯牌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
独立住宅区使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有什么好处
-
我们使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原因
-
饮用水的指标是什么
-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在生活中可以做什么
-
家用版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