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的几大指标?

2019-11-27 09:45:04发布


一、环境监测的含义


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环境立法、环境规划和环境决策的依据。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


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是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期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监视性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2)特种目的监测


特种目的监测又称为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包括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环评要求进行的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等。


(3)研究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为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例如环境本地的监测及研究、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



三、污水水质五大常见检测指标


1、化学需氧量(COD)


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表示。化学需氧量越高,也表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越多。常用的氧化剂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以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Mn或简称OC。以重铬酸钾做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简称COD。一般来说,CODCr与BOD之差,可以粗略地表示不能被需氧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量。


2、悬浮物(SS)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合成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物质(DS)和悬浮固体物质(SS)。水样经过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是悬浮固体(SS)。


3、生化需氧量(BOD)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它反应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有机物量。目前已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4、MLSS混合液悬浮浓度


它也称为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悬浮物的重量。MLSS的大小间接反映了混合液中所含微生物的量。


5、DO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




四、大气常见监测指标


1、总悬浮颗粒物


悬浮在大气中的液体或固体微粒的总称。一般用浓度表示,单位为毫克(或微克)每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采用重量浓度法。测定时用抽气泵使空气以一定流速通过滤膜,空气中的颗粒物就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抽气的流速和时间,计算被采集空气的体积,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计算悬浮颗粒物的总重量,从而求出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2、总碳氢化合物


一般指含有1~8个碳原子的烃类物质,常用两种方法表示,一种是包括甲烷在内的碳氢化合物,称为总烃(THC),另一种是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称为非甲烷烃(NMHC)。

中国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的总碳氢化合物,其原理是使空气样品在载气流中,通过空心阻力柱后,进入氢火焰离子化鉴定器进行测定。空气中总碳氢化合物的浓度,以甲烷的浓度(毫克/米3)计量。

按THC(毫克/米3)等于米C甲标×h样/h标式进行定量计算。式中C甲标为标准气中的甲烷含量(毫克/米3);h标是标准气中甲烷信号的峰高值;h样是被测样品气中总碳氢化合物信号的峰高值。


3、总氧化剂


能使碘化钾氧化析出碘(I2)的物质,包括臭氧(O3)、过氧乙酰硝酸酯、部分氮氧化物和其他氧化性物质。空气中总氧化剂的浓度,以相当于臭氧浓度毫克/米3计量。


4、氮氧化物


大气中主要的氮氧化物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测定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先将一氧化氮用氧化剂(如三氧化铬)氧化成二氧化氮,然后进行测定,并以二氧化氮浓度计量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


5、二氧化硫


中国规定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标准方法。其原理是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生成稳定的二氯亚汞硫酸盐络合物,再与甲醛和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进行比色定量。


6、一氧化碳


中国规定用红外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汞置换法为测定大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的标准方法。


7、降尘


指大气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降尘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沉降的固体颗粒的重量表示。

降尘采样可分长期(如连续一个月)采样和短期(如连续一周以内)采样。长期采样用集尘罐收集降尘,短期采样用培养皿或铝薄板等收集降尘。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