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水的防治目标、原则、内容以及保障措施?

2019-10-28 09:36:07发布

1、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得到保障,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有所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控制重点地下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2、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地下水保护与治理。以预防为主,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制定并实施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政策及技术工程措施。坚持防治结合,加大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力度。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为重点,综合分析典型污染场地特点和不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切实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水平。

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建立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评估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高效协调的地下水污染监管制度,依法防治。


3、我国地下水污染重点防治内容是什么?


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建立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制度为基础工作,以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为核心,以严格控制城镇污染、重点工业、农业面源等地下水污染为手段,加强防控土壤对地下水的污染,有计划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4、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有哪些保障措施?


严格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控管理。综合考虑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防污性能、污染状况、水资源禀赋、质量及其使用功能和行政区划等因素,建立地下水污染治区划体系,推进执行不同区域监管和防治。

严格保护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严格监控可能影响水源地的污染源,强化重点风险源监督管理,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建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

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地下水监测能力建设。整合和优化现有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地下水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投入,建立专业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

建立地下水污染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建预警预报标准库,构建地下水污染预报、应急信息发布和综合信息会化服务系统。明确风险事故状态下应采取封闭、截流等措施,提出防止受污染的地下水扩散和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的具体方案。形成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储备体系。

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提高地下水环境保护执法装备水平,重点加强工业危险废物堆放场、石化企业、矿山渣场、加油站及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监察。强化纳入地下水污染清单的重点企业环境执法,取缔其渗井、渗坑等地下水污染源;定期检查重点企业和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治理情况,评估企业和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查找安全隐患。

善法规标准、加强执法管理。建立和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快配套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使地下水污染防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