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环境保护是怎么样的?

2019-02-22 15:33:00发布

1条回答
dragonp
1楼 · 2019-02-22 15:33:00.采纳回答

捕获

日本环境保护条例有这样的理念:

1、确保公民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安全、舒适、健康环境,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后代能更加健康。

2、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环境的保护,目的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共存的城市,并在不增加环境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3、在所有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促进对保护的保护。

  实际上,日本人的环保意识也不是天生的,日本社会也曾经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 

  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致力于二战后的经济恢复与增长,对环境保护也不重视。从6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环境公害问题日益突出。“三大公害病”( 熊本县的“水俣病”、四日市的哮喘病和富山的骨痛病)出现后,日本人开始像今天的中国人一样,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 

  1958年日本制定了《水质保护法》和《工厂废物控制法》,1962年制定了防止空气污染的《烟尘规则》,1967年通过了《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环境污染受害群体启动了大规模的法律诉讼,媒体也参与进来追踪报道,许多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反污染民间组织。 

  1970年,日本反对只发展经济不考虑环境保护的公民人数第一次以45%对33%的比例占据社会主流。内阁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机构,该届内阁因此也被称为“公害内阁”。 

  “公害内阁”执政期间,一共通过了14项环境保护法案。 

  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逐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等政策机制,人们的观念从“防止公害”进化到“保护环境”,日本也因此进入到“环境保护时代”。由于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日本人已经养成了不乱丢垃圾、不给其他人添麻烦的“全民习惯”,这就是日本可以如此干净的根本性原因 

  环保意识,应该从垃圾分类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赴日留学的时候,就已经看到日本各地把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两类进行回收。 

  现在,日本对垃圾的分类则更为细致。像东京、神户等很多地方都要求居民把生活垃圾划分成6类,连饮料瓶都要分成玻璃瓶、塑料瓶、铝罐等分类处理,并要求居民在丢弃这些瓶瓶罐罐之前要将其冲洗干净。 

  不同的垃圾要在每周不同的日子分开扔,且各种垃圾必须在当天早上8点之前扔在指定的垃圾收集处,如果错过了时间就只有等下次收同类垃圾时再扔。 

  其实,要求把垃圾分为6类在日本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日本南部的上胜町镇几年以前就已经对垃圾进行了34种分类,现在已经增加到了44种之多。 

  另外,日本对于如何扔垃圾还有许多具体的规定。比如,生活垃圾要用专门的垃圾袋装好并封口,这种垃圾袋对环境无污染,一般的商店都有出售。危险品如刀、碎玻璃等要用报纸包好,并贴上写有很醒目的“危险”字样的标签。大型包装纸箱等则要展平,并用绳子系好。如果家中有家具和大型电器等要扔,还要购买专门的大型垃圾处理券贴在上面,否则会被拒收。 

  由于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日本人已经养成了不乱丢垃圾、不给其他人添麻烦的“全民习惯”,这就是日本可以如此干净的根本性原因。 

  比如,日本吸烟的人不少,有报道说烟民人数占总人口的38.9%。有的烟民烟瘾很大,为了解决烟灰问题,他们外出都随身带着塑料或金属做的烟灰盒,绝不随地丢弃烟蒂。 

  工业废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为此,日本装有专门的监视系统,工地运送废料的卡车上都装有传感器,GPS会跟踪这些卡车,对有“嫌疑”的工地不间断地摄取卫星照片来核查土地形状的变化,以杜绝违法倾倒工业废料。 

  长此以往,日本企业的环保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逃避”变成了自觉遵守。1999年以来,专门计算污染排放值的“环境会计”制度在日本企业中迅速普及,实现“零排放”的企业越来越多。我参观某著名汽车制造商的厂房时看到,工厂污水处理池的最终排放点竟然被设计成了一个养鱼池,里面养了很多漂亮的鲤鱼,以展示真正的“零排放”。 


查看更多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