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我们的地球区流浪

2019-03-01 10:01:46发布

2019年伊始,国内电影市场最热的电影当是《流浪地球》莫属了。其故事主要表达了太阳急速膨胀,即将吞噬地球,地球上的人们通过各类高科技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并到达其他星系,完成 人类的自救。

享受电影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影片中,地球还可以通过“流浪”方式自救,但如果我们持续破坏生态,也许连“流浪地球”的机会都没有了。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民众的收入、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原本幸福感应该增加。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百姓的生活环境逐渐变差。尤其以雾霾表现最为明显,也最为严重。

当然,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国际性的问题,需要各国的合作,目前地球的环境依然不容乐观。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呈现五个“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机遇和重要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利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累计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煤电机组约1500万千瓦,5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清洁油品标准,2014—2016年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620多万辆。10.8万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9亿农村人口受益。


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层面审议通过40余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中央环保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12个省份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完成火电、造纸行业5000多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2016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78万件,创历史新高。一些地方组建环境警察队伍,环境司法保障得到加强。


五是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比已从历史高期的30%以上下降到当前的7%左右的水平。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据统计,共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6.4亿千瓦,占煤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68%,减排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83%、氮氧化物50%、烟尘67%,建成世界最大的煤炭清洁发电体系。

  从目前情况看,设定的重要目标有望全部实现。2017年1月至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8.2%、31.7%、25.6%,北京市下降35.6%、接近60微克/立方米。

  “污染治理的强力推进,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是中国科幻人对家的复杂情感的一种表达。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