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中,微生物附着在填料的表面,形成胶质相连的生物膜。生物膜一般呈蓬松的絮状结构,微孔较多,表面积很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对这些被吸附的有机物分解和利用。在处理过程中,水的流动和空气的搅动使生物膜表面和水不断接触,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溶解氧为生物膜所吸附,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不断分解这些有机物质,在氧化分解有机物质的同时,生物膜本身也不断新陈代谢,衰老的生物膜脱落下来被处理出水从生物处理设施中带出并在沉淀池中与水分离。生物膜法的污泥浓度一般在6-8g/L。
什么是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悬浮状生物群体的生化代谢作用进行好氧的废水处理形式。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以形成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它可以大量絮凝和吸附废水的悬浮的胶体状或溶解的污染物,并将这些物质吸收入细胞体内,在氧的参与下,将这些物质完全氧化放出能量、CO2和H2O。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浓度一般在4g/L。
理论上,用同样成分的废水养出来的微生物应该没什么区别,但是微观层面的事向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用活性污泥法和用生物膜法还真就是天差地别。
生化池里的微生物都是抱团的,抱团也讲究姿势,姿势不一样导致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区别。如果说的更具体一点那就是生物膜法用填料给微生物安家,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居无定所,前着的微生物量能达到后者的5—20倍,量变引起的质变。有以下四点差别:
1、停留时间和进水浓度
水处理对微生物而言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微生物越多效率越高,效率高了水力停留时间也就短了。不过停留时间短了也不好,进水污染物浓度高了就没法处理。
2、抗冲击负荷
生物膜法的抗冲击能力是真的强,强到短时间中断进水或工艺遭到破坏也不会收到致命的影响。水量变化根本无关痛痒,因为不可能连填料带生物膜一起冲出生化池。生物膜会越长越厚,遇到水质突变时外层微生物会首当其冲,但只要还剩有就会继续处理污水,而活性污泥则不会如此。
3、剩余污泥量
处理了同样多的有机物后,活性污泥法可剩余成吨的污泥,生物膜法就不会。
4、运行管理
因为污泥菌胶团维持不了当前结构,则会使污泥膨胀,而生物膜法没有菌胶团,则不会膨胀。但生物膜法会周期性脱落,无论是自然新陈代谢还是其他原因导致,如果遇上的是大规模集体脱落,出水就别指望清澈了,全是大片大片肉眼可见的生物膜片。
活性污泥法可监测的参数很多,比如污泥厌氧比、SVI、污泥浓度等,而生物膜法的运行灵活性更低,除了镜检法就没别的方法可监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