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的相关介绍

2019-12-19 09:30:14发布



1、土壤污染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1) 化肥污染


化肥的出现对提升我国范围内农业生产规模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其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很容易引发土壤板结、耕层浅薄等多项问题,使得土壤本身的保水保肥能力不断下降且对土壤种植的农作物生产质量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化肥本身含有氮磷等多项化学成分,不易被土壤吸收的情况下还会伴随土壤风蚀而不断转移,对其他区域的土壤质量造成严重破坏,使得土壤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


(2)农药污染


农药是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生产工具,其能有效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并充分提升农作物产量。然而农药使用过程中部分残留的农药成分在发挥强力杀伤作用的同时,也对土壤本身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持续强烈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土壤本身对残留的农药成分缺乏吸收能力和降解能力,使得土壤的载体功能、调节功能等受到严重破坏。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非常多的固体废弃物垃圾,而固体废弃物垃圾在处理过程中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等得不到彻底有效的处理,只能以填埋处理的方式进行土壤填埋,由此对土壤本身的生态系统以及生态质量造成严重破坏。此外,禽畜养殖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垃圾污染,再加上城市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污染等,均会对土壤本身质量造成严重破坏。



(4)工业及生活污染


当前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发展过程中则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其中所蕴含的氮磷钾等成分虽然对农作物的种植具有积极的促进效果,但其同时具备有机物、病原菌、重金属等多项污染成分,在不经过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必然会对土壤质量产生严重的破坏效果。


(5)大气干湿沉降污染


工矿企业运行过程中每天都会向大气排放巨量的粉尘废气,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也会将马路上的灰尘不断卷起并抛向天空。因此每天都有大量的粉尘废气排向空中并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严重污染,而上述污染内容会在后续过程中伴随降水重新进入地面并由此引发相应的土壤污染,例如重金属污染、碳氢化合物污染等。酸雨就是一种典型的大气干湿沉降污染现象。


3、土壤污染的特点


1.累积性


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2.不可逆转性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3.难治理


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鉴于土壤污染难于治理,而土壤污染问题的产生又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4.高辐射


大量的辐射污染了土地,使被污染的土地含有了一种毒质。这种毒质会使植物生长不了,停止生长!

焚烧树叶:树叶里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散发出来的。但一遇火,就会蒸发毒物。人一呼吸,就会中毒。

土壤污染的间接危害性土壤中污染物一方面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危害自然环境。例如一些能溶于水的污染物,可从土壤中淋洗到地下水里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另一些悬浮物及土壤所吸附的污染物,可随地表径流迁移,造成地表水污染;而污染的土壤被风吹到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扩大了污染面。所以土壤污染又间接污染水和大气,成为水和大气的污染源。


4、土壤污染的危害性


(1)通过水、大气威胁人体健康。土壤通过蒸发污染空气,并且随着水流入河流,对居民赖以生存的大气、水资源产生较大污染。


(2)污染地下水。经过长时间的下渗,土壤中污染物流入地下水,对饮水安全产生威胁。


(3)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耕地污染不仅造成粮食减产,更会地种出的庄稼产生污染,威胁人体健康。


(4)造成土地闲置。随着我国“退二进三”的进行,部分位于中心区域的污染企业搬离,遗留污染土地,长期闲置不仅污染周边居民,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5、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1)提升有机肥施用比例


有机肥与传统化肥相比其更加无害化,能够充分发挥其内部有机成分的养田功能以缓慢改善农田土壤的性质质量,对提升农田循环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具有积极效果。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建议提升农田耕种过程中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同时结合当前土壤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耕种规律合理选用肥料用量,对有机肥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施肥时间、施肥方法进行改善以提升土壤对有机肥料的吸收比例,促使农田耕作能够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2)发展生物防治以应对农药污染


农药使用过程中虽然对防治植物的病虫害有良好效果,但应尽可能的降低农药的施用比例以及适用范围,结合当前农田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生态系统选择更加全面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避免大量农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土壤污染问题。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当改进农药类型,严格限制农药成分中的毒性含量,抑制高残量农药的生产规模及使用规模,利用生物防治措施逐步替代农药防治作用。



(3)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政府部门应当严格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提升对技术型产业的投资,限制高污染行业的生产规模,在提升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工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由此促使相关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均衡性,加强对工业生产工业的创新研究以降低工业废弃垃圾的排放量。政府部门还应采取合理技术对城市污水进行分门别类的治理,控制生活污水的流入范围以有效达到控制土壤污染的目的。


(4)加强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污染土壤修复治理,通过多种措施降低当前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例如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等,使得污染土壤的性能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避免土壤污染现象呈现出更加严重的扩散趋势。各地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强对污染土壤的性能质量监测,结合当前污染土壤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重要性的宣传,从全体层面上降低土壤污染范围。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