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垃圾治理,指政府与公众互动下的垃圾全程、综合和多元治理,研究对象是政府、社会及社会利益相关方之间互动的方式方法,侧重于垃圾社会化处理,其目标是均衡消费者利益与社会成本、效率与公平,遏制政府失灵、社会失灵和市场失灵,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垃圾治理不仅要评估经济学领域的经济、效率、效益与公平原则,还要评估治理意义下的参与、公开、公平、责任与民主等要求。
二、垃圾治理的方式
1、政府引导,广泛吸收社会公众参与 。
公众是垃圾的产生者、排放者和受益者,自然也是垃圾治理的主体。实际上,无论是政府外包,还是社会组织主导下的社会自治,都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自觉自愿行动,离不开企业参与和社会化运作。除此之外,社区组织负有发动、组织社区内公众参与垃圾治理活动的责任与义务,行业协会也负有发动、组织、监督业内相关单位参与垃圾治理活动的责任与义务。
垃圾治理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事关民生和公共利益,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项目。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与调节作用,统筹管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并妥善处理垃圾治理事务,维持良好的治理秩序 。
2、强调政府、社会公众及社会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互动性。
产品生产者、垃圾排放者和处理者既是垃圾产生与排放的源头,又是垃圾治理的需求者或受益者。由此可见,虽然社会各利益相关方有一定的分工,但身份与作用界限具有一定的交集和模糊性,彼此相互依赖与互动。尤其当垃圾治理的环境容量与服务型产品的生产、消费与购买分配相分离时,更需要处理者、消费者与分配者之间进行协调和互相监督,确保程序与实体的公平性。
此外,垃圾治理存在市场失灵、社会失灵和行政失当等问题,既需要政府引导社会来遵循市场导向,遏制市场失灵与社会失灵,也需要社会监督政府,避免行政失当。
3、依赖社会自主自治网络体系。
垃圾治理注重社会自我管理和自主自治,应建立健全社会自主自治网络体系。政府应出台相关法规并依法行政,遵循市场导向,引导社会自我管理与自主自治,以均衡需求与供给、社会成本与社会福利、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垃圾的产生与处理具有地域性和行业性,其治理也应该实行区域自治和行业自治。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区域自治的基本方式就是社区自治。通过自主组织和集体选择,可以建立利益与矛盾协调机制,发挥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作用,确保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社会自治,提供公开、公平、公正、优质的综合服务。
4、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垃圾治理作为一项公共事务,起着节约、保护资源环境与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等作用,需要维持良好的治理秩序。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需要政府与社会按市场规律协调行动,打破垄断,强化竞争,提高治理效率与经济效益,及时、妥善处理垃圾。这就要求善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科技手段,多措并举,落实污染者负责和受益者补偿原则,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源头管理,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协调推动全程、综合、多元治理,提高治理效率与环境、社会、经济方面的综合效益。
三、以产业链思维促进垃圾分类治理
(1)提高分类投放准确性
准确分类投放垃圾,重点在于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分类行为执行率。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是实施分类投放的前提。一是要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根据我国居民生活垃圾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规范可操作的分类标准、分类要求和分辨标识,完善可回收垃圾的回收管理办法,让垃圾分类投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激励商品生产企业加强绿色设计、环保包装和凸显分类标识,降低消费者使用商品后的分拆分类难度;三是要加大垃圾分类知识的科普教育和宣传推广力度,以全面细致的宣传内容和多样亲民的宣传方式,不断提升居民分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分类行为执行率是落实分类投放的关键,从当前我国垃圾分类的实践情况来看,执行率要远低于知晓率,仍需加强民众动员。因此,在垃圾分类推广初期,应予以积极引导和帮助,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居民践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待居民分类习惯基本养成,则应重点加强垃圾分类公序良俗的建设和固化,探索垃圾分类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对行为的引领作用。
(2)实现分类收集便利性
垃圾分类收集是衔接分类投放与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枢纽环节,能否实现社区居民和环卫工人分类收集的便利性至关重要,需要二者站在不同角度对垃圾分类收集进行统筹考虑和协调推进。一是要合理设置收集点,针对不少试点城市“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后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和环卫工人混装垃圾的现象,社区和环卫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综合考虑服务半径大小、社区空间利用、车辆进出方便等因素,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提高社区居民、环卫工人分类收集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提供必要的分类引导和便民设施,即在收集点提供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垃圾分类收集作业流程和基本规范,以及分类辅助设施和事后清洁设施,以提高分类工作的可达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因地制宜开展实地督导和溯源管理,根据分类收集效果不佳问题,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人员抽检或人工智能检测等方式,对分类收集实效进行实地抽查督导或扫码检测,加强持续反馈和改进提高。四是要加强对环卫收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其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避免分类收集环节出现“分类一小时,收集一分钟”和“因混致返”的现象,促进垃圾分类收集制度落实落地。
扩展资料:
农村垃圾治理宣传标语
1. 农民主体、人人参与,扎实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
2. 全民动员,干群动手,共创卫生清洁村。
3. 人人动手,清洁家园,创建文明。
4. 环境优美,村庄整洁,心旷神怡。
5. 房前屋后干净,进进出出舒心。
6. 要想生活好,卫生少不了。
7. 环境美、生活富,大家同走文明路。
8.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清洁家园,人人出力。
9. 开展垃圾处理,美化净化家园。
10. 老少齐动手,建设卫生村。
11.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12. 邻里和睦相处,环境干净优美。
13. 环境美观,养眼养心;村庄整洁,生活舒心。
14. 住好房走好路,更要好环境。
15. 整治农村环境,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