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的发展与区块链的结合

2019-12-04 08:57:45发布


一、石化行业包括哪些?


石化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对原油、天然气进行加工,销售。例如加工成柴油、煤油、汽油、沥青、石蜡、硫磺(天然气的副产品)、塑料、橡胶、纤维、化学品等。



二、石化行业的行业特点?


1 石化生产中涉及物料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群死群伤事故几率高


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原油、天然气、汽油、液态烃、乙烯、丙烯等等,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一旦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如苯、甲苯、氰化钠、硫化氢、氯气等等,这些物料的处置不当或发生泄漏,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石化生产过程中还要使用、产生多种强腐蚀性的酸、碱类物质,如硫酸、盐酸、烧碱等,设备、管线腐蚀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高;一些物料还具有自燃、暴聚特性,如金属有机催化剂、乙烯等。


2 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易出现突发灾难性事故。


石化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和传质、传热单元操作,一些过程控制条件异常苛刻,如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如蒸汽裂解的温度高达1100℃,而一些深冷分离过程的温度低至-100℃以下;高压聚乙烯的聚合压力达350MPa,涤纶原料聚酯的生产压力仅1~2mmHg;特别是在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焦化等很多加工过程中,物料温度已超过其自燃点。这些苛刻条件,对石化生产设备的制造、维护以及人员素质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任何一个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3 装置大型化,生产规模大,连续性强,个别事故影响全局


石化生产装置呈大型化和单系列,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有某一部位、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石化生产装置正朝大型化发展,单套装置的加工处理能力不断扩大,如常减压装置能力已达1000万t/a,催化裂化装置能力最大为800万t/a,乙烯装置能力将达90万t/a。装置的大型化将带来系统内危险物料贮存量的上升,增加风险。同时,石化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强,在一些大型一体化装置区,装置之间相互关联,物料互供关系密切,一个装置的产品往往是另一装置的原材料,局部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全局。


4 装置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发生事故财产损失大


石化装置由于技术复杂、设备制造、安装成本高,装置资本密集,发生事故时损失巨大。由于石化装置资金密集,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巨大。据有关资料对1969~1997年世界石化行业重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单套装置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惊人。如1989年10月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得克萨斯工厂发生爆炸,财产损失高达8.12亿美元;1998年英国西方石油公司北海采油平台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美元;2001年巴西海上半潜式采油平台事故损失5亿多美元。



三、区块链在石化行业的应用与现状


1、构建石化贸易新一代基础设施,让数字科技重新定义石化行业


目前,区块链在石化行业的应用主要在贸易领域。石化大宗商品行业的重要特质可以用“重、重、低”来描述,即重资金、重运营、低利润。重资金,单笔交易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重运营,原油市场交易执行交易环节繁杂、纸面工作较多,人力资源消耗非常大;低毛利,繁琐的执行过程和充分竞争,导致国际石化贸易行业的毛利非常低。近年统计数据显示,行业平均毛利低于千分之五。

从2015年开始,石化产业内各重要参与者,包括石油公司、金融机构、大型贸易商就开始探索区块链的应用,通过一系列的试点证明,区块链应用在大宗商品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大宗商品进行数字优化,创建新的交易模式,提升行业效率,解锁商业模式,这已经逐渐达成共识。

这一点在以石油贸易出身、国内率先进行区块链技术探索的中化集团得以印证。

于瀛蛟说,石化行业是中国第一大产业,占GDP的12.4%,而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每一天全球的交易量大概是1345万吨。行业已经进入以交易效率为瓶颈的发展周期。“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建立一个数字平台或者数字系统或者数字体系,通过解决用户的痛点去解决问题。经过对各种技术的不断分析比较,区块链正好集中了我们的需求,分布式存储、联盟共识和加密于一体,可以更好地为行业参与者赋能。

那如何判定区块链是否适合于贸易场景呢?于瀛蛟说,根据安永咨询公司提出的六原则判式:分布式数据库、多方参与、互不信任、法律不同、永久记录、规则稳定,有四条满足这个场景就非常适合应用区块链,而石化能源贸易行业六条准则全都符合。

区块链用集成算法和技术的信任建立机制,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中心节点的信息验证模式。参与交易的各方可以构建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易、价值传递的网络,通过建立执行智能合约,推动契约关系和规则的维护和履行,降低信用建立成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简单地说,区块链在石化行业的突破就是构建了石化贸易新一代基础设施,用数字重新定义石化行业。”于瀛蛟说。



2、提升运营效率,“数字化凭证有效性”成为可能


石化大宗商品交易盈利现状呈现出竞争加剧与市场越来越透明化的趋势,产业毛利越来越低。所以大宗商品贸易流程运营效率的提升是关键,通过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从而减少运营成本、缩短资金占用时间,以及提升资金的利用率。

在未来大宗商品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整个交易链条进行赋能,把所有环节信息进行快速结构化处理。使得“数字化凭证有效性“和”智能合约“成为可能,对贸易流程中的合同签订、货款汇兑、提单流转、海关监管等交易信息进行全程记录,大大提高了各个环节的效率。

以原油贸易为例,从原油采购合同拟定和信用证开立,到原油到港通过“一关三检”的端到端全流程区块链应用原型验证,减少数据流通、人工审查等程序,交易执行效率、交易执行安全、交易盈利空间三大主要方面都会得到显着提升。

“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使行业间的竞争对手变成了联盟的伙伴,这一变化加快推动了贸易的数字化进程,大大提高了行业整体效率。”essDOCS公司联合创始人亚历山大·古兰德里斯拥有近十几年的推动国际无纸化贸易的运营经验,他这样评价区块链技术。

中化能源科技已经完成了三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石化贸易试点:

2017年12月,针对从中东到中国的原油进口业务,完成我国第一单区块链原油进**易试点,原油交易执行流程效率提升了一半以上;2018年3月,针对一船中国泉州到新加坡的汽油出口业务,与厦门海关合作,完成了首单有政府参与的区块链技术成品油出**易试点;2018年6月的一单甲醇内贸业务,成功实现了化工品交易的区块链应用试点。相比于传统贸易方式,此次单区块链应用试点交易不仅提升了执行效率而且降低了贸易融资成本。

这些试点充分验证了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行业参与方大幅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风险。


3、破解行业关键痛点,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


“能源石化行业的关键痛点大多可以回归到信任这个问题上。”于瀛蛟说。

为防止欺诈行为,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通过纸质单据传递,人工风控审核的方式来核验交易、融资和物流情况的体系。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船舶航行和到港交付的时间和速度已经发展到远远快于提单在货物买卖方之间和银行之间流转的速度,纸质单据成为了提高行业效率的瓶颈;层出不穷的交易模式出现,也给人工核验这种方式带来了挑战。

区块链作为一个分布式账本,由各个区块连成一个链条。传统记账系统记账权掌握在中心服务器手中。在这个“账本”上,链条上的每一个点都能在上面记录信息,构成点对点的记账系统,并记录了所有曾经发生并经过系统一致认可的交易。用户可以从数据的数值、发生时间交易流程、出处证明等细节的记录上进行分析,放心的使用平台,产生的数据都分布式的储存在用户自己的服务器上,不用担心数据被第三方获取,实现了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震表示,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是系统中每一个信息,在网络里多个节点甚至每个节点都保存一遍。任何节点自行修改数据将不被认可,整个网络因此形成了一张较为严密的大网。

从国际范围来看,能源石化行业已建立了三个有影响力的区块链联盟,Vakt、Komgo在欧洲,OOC在美国,而亚洲一家也没有。中化能源科技正致力搭建立足中国,拓展亚太和全球的数字平台,将联合包括贸易商、金融机构、船运方、技术方的产业各方搭建属于亚洲的区块链联盟,辐射亚太乃至全球能源交易市场。未来,这一数字平台会发展出各类分布式应用,覆盖在交易、物流和融资各个层面。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