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2019-11-11 09:17:11发布


什么是地下水污染自然衰减技术?


地下水通常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受污染的地下水一定程度上可以在自然条件下,通过生物降解、吸附、挥发、稀释、扩散、化学反应等作用,使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总量、毒性、可迁移性、体积和浓度等不断下降,使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不断得到净化。

地下水污染物的自然衰减过程是有条件的,必须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的监测分析,来判断这些自然衰减过程是否可以达到地下水污染修复的目标。可以达到修复目标的,方可实施。该技术优点主要体现为成本比较低,处理水平较高。缺点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于地下水的天然自净能力,修复需要的时间往往很长。


什么是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是指不用抽取污染的地下水,而在地下含水层中直接进行修复治理的技术。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使污染的地下水在“原位”得到处理以达到治理的目标。

原位修复技术有许多方法,如空气扰动、可渗透反应墙、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热处理、生物降解、植物修复等。不同的修复技术,对污染物的类型和特征的要求,以及对地下水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如对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以利用空气扰动进修复,通过挥发作用去除污染物;对于地下水中污染浓度较高的难路解污染物,可以采用注入化学反应试剂,进行地下原位氧化或还原使污染物得到去除;也可以在污染羽的下游垂直水流方向上进行沟槽的开挖,填充可与污染物发生反应的介质(如铁等),形成地下可渗透“反应墙”,污染物流经反应墙后得到阻截和去除。


什么是地下水污染异位治理技术?


异位治理技术是指先抽取污染的地下水,然后在地表设置处理系统对污染进行处理的技术,也称抽取·处理技术,这一技术包括两个关键部分:一是污染地下水的抽取系统:一是污染地下水的处理系统。

污染地下水的抽取系统由抽水井、水泵和必要的管道系统组成通过不断地抽取污染地下水,使污染羽的范围和污染程度逐渐减小并使含水层介质中的污染物通过向水中迁移而得到清除。

污染地下水的地面处理技术包括吸附、过滤、吹脱、离子交换生物降解、化学沉淀、化学氧化、膜处理等。处理后的水达到相关标准后可以注入地下含水层或直接排放。

抽取-处理技术适用的污染物范围较广,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等,如在地下水中常见的苯系物、氯代烃、多环芳烃,以及铬、砷、铅、镉等。该技术对于迁移能力强的污染物及渗透性好的地层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




什么是可渗透反应屏障(PRB)技术?


可渗透反应屏障(PRB)技术是通过在地下构筑可透水的反应墙或是反应带,当污染地下水流经反应墙或是反应带时,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包括两种类型:可渗透反应墙通过开挖沟槽,填充反应介质进行修复,适合于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水

原位修复;原位反应带,通过井排,将反应试剂注入含水层形成反应带进行修复,适合于埋藏比较深的地下水原位修复。优点:PRB完全可以实现在地下的原位修复,对地表构筑物影响小。可处理的地下水污染物的种类比较多,根据目标污染物不同以及反应原理不同,PRB技术可以采用多种反应介质。反应介质具有长期有效性,无二次污染等。缺点:有可能产生堵塞,影响PRB工程的实施效果,因此必须保障反应介质有足够的透水性。

什么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是利用强氧化剂原位注入地下水中,实现有机污染物降解,形成环境无害的化合物。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可应用于污染土壤、含水层的原位修复。能够有效处理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如含氯溶剂、苯系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如农药、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等。常用的典型氧化剂有芬顿试剂臭氧、高锰酸钾等。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表现为反应迅速,处理时间短,污染物降解去除比较彻底,修复水平较高。缺点为药剂注入与污染物均匀接触反应难以控制,处理效果高度依赖于场地的准确刻画和注入药剂输送系统的设计。此外,土壤和地下水中其他有机成分对氧化剂的消耗偏高时,会导致药剂的利用效率偏低。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