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与修复技术有哪些?

2019-11-08 09:02:12发布


地下水污染调查的水质分析指标如何确定?


地下水污染调查的水质分析指标可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而不同如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特定污染场地的调查等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常规分析指标包括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和生物性指标,分析项目较多。场地地下水水质监测指标因不同场地特征而不同。

如针对工业危废堆存场和垃圾填埋场,主要调查指标除考虑标准外,还要考虑渗滤液中的常规监测指标和有毒有害成分针对矿山开采区,主要调查指标除考虑标准外,还要重点考虑采场选矿厂、尾矿库、废石堆场或排土场产生的重金属污染指标等。


如何进行地下水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工作程序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确定修复目标值。

危害识别是根据场地环境调查获取的资料,确定污染场地的关注污染物、场地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可能对人体与环境的影响。

暴露评估包括分析场地土壤中关注污染物进入并危害人体和环境的情景,确定场地土壤污染物对敏感人群的暴露途径,确定污染物在环境质中的迁移模型和敏感人群的暴露模型,确定与场地污染状况、土壤性质、地下水特征、敏感人群和关注污染物性质等相关的模型参数值,根据暴露模型和相应的参数计算敏感人群在不同暴露情景下对应的暴露量。

毒性评估在危害识别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包括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确定与关注污染物相关的毒性参数,包括参考剂量、参考浓度、致癌斜率因子和单位致癌因子等。

风险表征的工作内容是在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工作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单一污染物经单一暴露途径的风险值、单一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风险值、所有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风险值。

确定修复目标值是指当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时,则计算关注污染物基于致癌风险的修复限值及基于危害的修复限值。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主要有哪些?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根据原理不同,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复合修复技术。

根据地下水污染修复位置,分为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和监测自然衰减三类。异位修复技术是指污染了的地下水经过抽取在地表现场或离开现场进行处理的技术。原位修复技术是对污染的下水不进行取,在地下含水层中原地进行处理的技术

监测自然衰减是利用自然界的各种作用,降低污染物的毒性和数量、控制污染物迁移,如生物降解、弥散、稀释、吸附、挥发、化学作用等。通过进行地下水的监测,确定地下水中污染物自然衰减的效能。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