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以及标准规范?

2019-10-31 09:37:27发布


1、什么是地下水污染应急预警?


为了建立健全突发地下水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地下水环境事件的能力,制订地下水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地下水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指挥职责、地下水污染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后期处置等。


地下水污染防治应急措施主要包括:增强供水厂对地下水污染物的应急处理能力,强化水处理工艺的净化效果,分区域、有重点地增强水厂对地下水污染的处理能力,编制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建立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警预报标准库,以及地下水污染预报、应急信息发布和综合信息社会化服务系统。



2、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有哪些?


目前,我国涉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章中的第三十五条至第三十九条针对防治地下水污染,作了以下规定:


(1)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2)在无良好隔渗地层,禁止企业、事业单位使用无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储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3)在开采多层地下水的时候,如果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


(4)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5)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3、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标准规范有哪些?


我国涉及地下水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的标准主要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  19772-2005),规定了利用城市污水再生水进行地下水回灌时应控制的项目及其限值、取样与监测要求。


涉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规范主要包括《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DBIl/T  783--201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等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为各地开展场地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复治理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