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讲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活动。
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按照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般公益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指出,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相关问题
-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如何公开危险废物相关信息?
- 验收监测中,如有环境保护敏感点,是否要同时测定污染物排放及环境空⽓质量?
- 企业何时可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期限一般多久?
- 大气污染的类型是什么?
- 什么是污染浓度?
相关文章
-
现在废气污水最后的处理是去了哪里?
-
如何治理大气污染?(吸收法和吸附法)——上
-
如何治理大气污染?(催化净化法、燃烧法、冷凝法)——下
-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
-
合法经营废机油、废电瓶,需办的手续及证件(废铅酸蓄电池违法案例)
-
蠕动泵的优缺点(蠕动泵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
脱氮除磷的三种工艺(SBR、3A、A20)
-
企业在排污过程应注意的6点(排污许可证现场执法检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