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普│绘就美丽重庆的时代画卷

7小时前发布

环保科普│绘就美丽重庆的时代画卷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印发《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推动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落地见效。

《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守护绿水青山:碧水、蓝天与净土的保卫行动

碧水保卫战:守护清澈江河。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质至关重要。通过“五水”共治,确保长江干流重庆段的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同时,计划到2027年建成150条(个)美丽幸福河湖,让河流更清澈、生态更健康,共同守护好长江这条“母亲河”。

蓝天保卫战:捍卫清新空气。清新的空气是健康生活的基础。蓝天保卫战通过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和深化区域联防联控,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目标是确保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0%以上,这意味着一年中绝大多数日子,我们都能呼吸到洁净的空气。这需要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让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

净土保卫战:保障安全土地。土壤直接关系到我们“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生命线。“净土保卫战”通过前端保护清洁耕地、系统整治周边污染源,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同时,后端严格筛查建设用地,确保污染地块修复达标前不得开发,牢牢守住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的底线。这一双重策略共同为我们的饮食与居住安全构筑起坚实屏障。

 

 

二、迈向“无废城市”:让垃圾变废为宝

为建设高标准“无废城市”,我正从社会“细胞”单元抓起,计划到2027年建成超5000个“无废小区”、“无废学校”“无废工厂”等,将绿色理念融入大众衣食住行。为此全力打通垃圾“变废为宝”的全链条通过垃圾分类,推动生活垃圾清洁焚烧与厨余资源化,目标在2025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并开展“白色污染”减量,推广塑料替代品,建立农膜回收体系。旨在从源头减量到末端利用,全方位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

 

 

三、谱写生态华章:共建万物和谐的家园

我市正在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像植物界的大熊猫崖柏和银杉,不仅成功实现了人工培育,还顺利回归野外生长;同时还发现了4种全新的物种。

接下来,我市继续执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计划到2027年,要建成100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点,确保9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在生态建设方面,将重点保护缙云山等重要生态区域,继续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像渝北铜锣山矿山公园这样通过生态修复后成为网红打卡点的地方会越来越多,让曾经的绿水青山重现美景,也创造出更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四、谱写人居画卷:共筑巴渝大美新画卷

为打造全市域整体大美风貌,重庆正着力优化城乡人居环境:通过集中治理餐饮油烟、建设750个宁静小区,在保留城市“烟火气”的同时有效去除“油烟味”,切实还“静”于民。同时,计划到2027年累计建成100个美丽城镇市级样板、1000个巴渝和美乡村及10000个巴渝和美院落,推动形成一批既充满活力又承载乡愁的美丽县城和城镇。

 

 

五、推动绿色变革:共建山城低碳家园

我市正在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首先,正在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建设连接成渝地区的“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让“绿电”更好地服务重庆发展。其次,在交通领域,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要求中心城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全部使用纯电动汽车,计划到2027年让中心城区电动公交和出租车的比例超过55%。最后,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计划到2027年累计建成420家绿色工厂和35个绿色园区,让工业生产也更加环保低碳。

 

 

为全面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全市上下将深入贯彻落实《行动计划》部署要求,以持续迭代升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抓手,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体系化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方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区域协同治理,全面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这份“美丽蓝图”的每一项计划,需要我们共同参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亲身感受到这座山水之城焕发的新活力,见证一场动人的“绿色蝶变”!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

编辑:赵芳

编审:钱炜、付娉婷

审核:刘宏立


打赏支持
标签:

收藏的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