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就是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的成本很高,但是又必须完成减排(现在发达国家减排指标很严格)指标,于是到相对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花一些钱帮助你减排(完成的指标算他的),而发展中国家得到人家花钱,自己实际减排的好处。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个人可不可以碳交易
可以,但是取决于你要在交易中要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如果是掏钱购买碳信用(carboncredit),应该没人阻拦你的,国内国外很多公司都有指标卖。
碳交易要具备什么条件
1.交易体系和交易所
碳交易,是总量控制下的交易,这意味着有一个允许的排放总量,国家将会把这个总量指标分解到各个企业,比如某个企业某个年度获得了1000吨的排放额度,如果一年内,他的排放量超过了1000吨,达1100吨,那么超排的100吨,他要到交易市场买回;相反,如果他一年内只排放了900吨,那么,他可以出售未用完的100吨指标。所以,首先要有一个交易制度和交易体系,再构建一个交易市场。
2.碳信用或碳汇的买方
前面已经讲过,既然排放额度被分配给企业,那么,国家就要对该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控和测量,这样才能知道某企业一年内具体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这个工作一般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监控和查证。
3.碳信用或碳汇的供应方
对于碳汇的供应方也是如此,由独立的第三方核实,供方确有这么多的碳信用,可供出售。执委会EB将签发一份碳信用,这份碳信用可以去碳市场交易。
关于碳交易,中国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