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能,全国钢铁产能

2020-04-29 13:56:37发布

  通常来讲,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某个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本研究以一年为单位)现有技术条件下,综合考虑产品组合、劳动力、厂房、设备、原料等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生产量。最大产出量是由生产该产品的各生产环节的最薄弱的一环来决定。这就好像是我们熟悉的“水桶理论”,水桶内水的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以钢铁行业来说,其生产由炉料、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等多个生产工艺环节组成,在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必须衔接配套才能实现整个钢铁生产能力的最大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成为限制产能充分释放的瓶颈。


  准确理解产能,需要正确区分以下几点:第一,区分设计产能和有效产能。设计生产能力是指可实现的最大产出,或称为理想情况下的最大可能产出;有效生产能力,指在考虑了产品组合、排程的困难、机器维修以及质量因素等情况下的最大可能产出。评判产能利用情况所考虑的产能应该是有效产能而不是设计产能。第二,区分工序产能和全部产能。例如,钢铁生产由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多个生产工艺环节,在钢铁生产的诸多环节中最大的产量取决于能力最少的那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瓶颈,就会限制全部产能的发挥。第三,区分在建产能、拟建产能和实际产能。将在建产能和拟建产能作为总产能的一部分衡量我国产能利用率是不准确的。因为许多拟建项目可能未必付诸实施,在建项目也可能停建,落后产能也要淘汰一部分。


  理解了产能,那么产能过剩是什么?顾名思义,产能过剩就是生产能力过剩,指某一行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能力存量的过剩,实际上也就是能够实现的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能力的富余产能部分过大,超出了维持市场良性竞争所必要的限度。产能过剩通常会导致产品积压、竞争加剧、价格下跌、利润下滑等现象。


  产能过剩不同于生产过剩。按照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的解释,在商品经济中(这里的商品经济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谓“生产过剩”,是指生产出的商品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过剩,并不是说生产门路无可开辟,因而生产资料已绝对过剩;也不是因为人们的各种生活需要都已满足,因而消费资料已绝对过剩。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这种表面上似乎极端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资本家喊叫生产过剩,把牛奶倒入大海,鸡蛋拿去喂猪;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需的食物营养而犯愁。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相对于会购买力来说,商品是生产的太多了,是一种相对过剩。如果撇开会制度的差异不谈,马克思对于“过剩”含义的解释,同样也适应于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情况。因为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只要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就有可能出现生产过剩。


  产能过剩与生产过剩二者之间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本质的区别。


  二者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1)二者均可能导致行业效益下降、利润下滑、库存增大等危害;2)二者均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3)二者可能存在相同的诱因。


  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二者考察对象不同。生产过剩考察的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产量相对于消费能力的市场饱和度;而产能过剩考察的是生产能力。2)产生的直接原因不同。生产过剩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规模过大,或是供求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是投资规模过大或产业结构不合理,未来可能形成的潜在生产规模和结构超过了符合市场有效需求的供给规模和结构。3)二者形成的危害不同。生产过剩对经济造成的危害是一种己经转化为现实的危害;而产能过剩的危害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潜在性,这种潜在性所造成的最终后果可能更严重。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一种相对性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也是一种阶段性过剩。


  所谓相对性,是相对需求而言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收入和消费的整体水平依然很低。2008年我国粗钢50091.5万吨,人均消费377.2公斤,而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消费粗钢在600-900公斤左右。


  所谓结构性,主要表现为目前一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而另一些高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业的生产能力却严重不足。


  所谓阶段性,就是说某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解决了,新的过剩行业又会出现,这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比如1996年,我国就钢铁行业曾经出现产能过剩,2005年我国也出现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这一特征表明,产能过剩是在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


  从我国钢铁行业来看,我国现阶段钢材需求量还没有达到峰值。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钢材消费量大致在2031-2043年达到峰值,消费量峰值在8.5-10亿吨。如果照此分析的话,那么目前我国的钢铁产能过剩就只是暂时性的相对产能过剩,而非绝对性产能过剩。由于钢铁行业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因此我国钢铁行业富余部分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行业供求不可能完全达到平衡。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行业发展。一方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该行业,另一方面它可以促使行业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有利于落后产能的淘汰,优化产业结构。但是,如果这部分富余产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产设备大量闲置,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资金占有率增大、库存增大、产品价格下滑以及行业效益变差等等。


  请看官方的最新数据:据国家百统计局数字,钢铁整个产能是11亿吨,中国的钢铁表观消费量,一年8亿吨,产能度利用率70%多。宁吉喆表知示,70%多在市场经济下有一定过剩,但也不是过剩那么多,多出的3亿吨去年已经去了6500万吨,今年再去5000万吨,产能只道剩下10亿吨,中国钢铁消费量前两年就是版8亿吨了,钢铁的消费还要增长。所以权产能利用率算大账就达到80%了,在市场经济下也是正常水平。


  中国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产能过剩。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工百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钢铁需求巨大,钢铁行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空间。2007-2011年上半年,我国钢铁工业资产及销售规模均呈稳定增长态势度。由于中国钢铁行业结构的不合理,一度导致中国钢铁产生过剩。扩展资料:2012年1至11月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440亿元,知同比下降5.37%;实现利润660亿元,下降57.73亿元,盈亏相抵利润为亏损19.7亿元,银行借款同比增长6.58%,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24.38%,同时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道上升,到11月末达到68.67%,同比上升近1.64个百分点。2012年1至11月份全国专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回落10.5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回落13.2个百分点,特别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7.2%,而2011年同期是增长20.5%。这足以说明下游行业需求不足,加上钢铁产能过大,钢材市场供属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钢材销售异常困难。“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下跌,挤压了钢材流通商的利润空间,资金链出现断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全行业亏损随之而来。


  目前,我国的大工业,几乎都存在产能过剩抄的问题,这里的产能过剩主要是指技术水平不高的中小型企业过多,而且不断在建设。例如,小煤矿、小铝厂、小钢厂百等等,只要是能够就地取材的,都会因高额利润的吸引而大量涌现各种小厂。另外一种是包含了大型企业在内的重复建设,比如带材度赚钱,那么各大企业就同时新上各种冷轧生产线;型材赚钱,就出现大量挤压线,等等。


  这是我个人所切身体会到的两点,再次总结下就是:


  1、低端中小型企业过多导致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仍旧是不足的;


  2、大型企业重复建设某一类型的生产线,缺乏创新。


  至于你写论知文,建议你还是中规中矩,没有经历和切身体会道的东西是写不出创新观点的,而且很多具体的细节需要论述,很麻烦,搞不好就是弄巧成拙。


  过剩的钢铁产能是造成价格低廉质量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罪魁祸首,是钢铁企业彼此恶性循环竞争的推力,必须从供给侧改革这种局面,削减产能是必然选择!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