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知识(六)

2019-05-08 13:57:51发布

26.什么是BOD、COD?

答:BOD即生化需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水温20℃),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BOD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         染越严重。在20℃时培养5天,测得的每升样品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为5日生化需氧量,以BOD3表示。

      COD即化学需氧量,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COD是表征水中还原性物质(尤其是有机物)数量的指标。因此,COD越          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COD测定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e;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的        值为COD№,又称为高锰酸钾指数。重铬酸钾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准确可靠,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经典标准方法。我国水环境标准中,仅将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          值称为化学需氧量。


27.水体中的氮、磷为何会导致污染?

答:水体中氮、磷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与富营养化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水体中总磷和总氮分别超过0.5mgL和1.0mgL,就认为水体处于        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维持较高的氮、磷含量,主要是由种植业施用的氮磷肥、农业废弃物生活污水和造纸、制革、印染、食品等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水体引起的         另外,对于富营养化湖库、海湾等缓流水体,沉积物内源氮、磷的释放也是水体氮、磷的重要来源之一,造成富营养化发生、藻类水华形成。


28.什么是溶解氧(DO)?

答:溶解氧(DO)即为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单位为mgL,溶解氧质量浓度是判断河流或湖泊等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常温常压下清洁水体的溶解氧质量浓度约为8mg/L,在           水里的鱼等水生生物需要足量(通常大于5mg/L)的溶解氧才能生存。

      溶解氧是研究水体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          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


29.氟污染有哪些危害?

答:氟污染是指氟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环境污染。氟污染主要来源铝的治炼、磷化工、钢铁冶炼和煤炭燃烧过程的排放物。氟是积翾性毒物,植物叶子、牧草能吸收氟,牛        羊等食用这种污染的草料后,会引起关节肿大、骨质疏松,甚至瘫卧不起。人摄入过量氟会干扰酶的活性,破坏钙、磷的代谢平衡,出现有牙齿生斑、关节变形等症状的        氟骨病。


30.水污染对食品安全有什么危害?

答:水体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对农作物、水产品、畜禽产品等造成污染。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日本经济开始腾飞的时期,由于当时的日本片面追求工业和经济的         发展,加之对环境问题又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日本曾出现过“水俣病”“痛痛病”等一系列由于水体污染一食物污染所导致的污染公害事件。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一        个重要现象是污染毒物沿着食物链的富集和放大,到达较高营养级时,其浓度成百倍、成千倍地增加,而我们人类常常居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生态金字塔的塔顶,居于           污染毒物形成的“倒金字塔”的塔底。因此,富集现象对于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