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知识(一)

2019-05-05 12:40:45发布

1.什么是水环境?

答:按环境要素的不同,水环境可分为海洋环境、湖泊环境、河流环境等,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或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是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也有的指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的空间环境,包括水体中的植物、动物由微生物、水-陆交界部分等。

2.什么是水生生态?

答:水生生态是指水的存在状态及与水相关的动植物的生存状态,包括水生态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体系中,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水分、能量、物质交换,水的质和量是决定生物分布、种类的组成和数量,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广义上水生生态可分为淡水生态和海洋生态。淡水生态是指一定淡水水域内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该水环境相互作用,并通过物质能量流共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海洋生态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

3. 水污染指的是什么?有哪些类型?

    答:水污染物是指能够使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水质恶化,并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导致水质恶化的物质。又称水体污染物。影响水体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大致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进行划分。物理方面包括热、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化学方面主要是排入水体的各种化学物质,包括有无机无毒物质(酸、碱、无机盐类等)、无机有毒物质(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等)、耗氧有机物及有机有毒物质(酚类化合物、有机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洗涤剂等);生物方面主要包括污水排放中的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寄生蠕虫及藻类等。

 

4. 什么是水环境?

   答:水环境质量是指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对其评价包括地表水(河流、湖库、海洋等)、地下水、水生生物、底质等。

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国家出台了相关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现了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是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其具体表征指标包括:色度、臭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钼、钴、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碘化物、氯化物、汞、砷等。

5. 什么是水环境容量?

   答: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水域内允许排入污染物的量。水环境容量包括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它与现状排放无关,只与水量和自净能力有关,这样就使水环境容量的计算问题得到了简化。水环境容量是一种资源,它也应该和使用功能无关。使用功能是人为的设定,功能区的设定和水环境容量分配有关,与水环境容量计算无关,这样就可以使用统一的水质标准计算水环境容量,既方便比较,又坚持了公平性和公正性,也避免了有水资源而无水环境容量的矛盾现象。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