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滤料挂摸的使用方法

2023-06-12 14:36:51发布

  一、生物陶粒滤料滤池挂膜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下向流、上向流,两种水流方向。试验表明:下向流与上向流生物陶粒滤料反应器,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有差别。在运行时,曝气充足的情况下,上向流方式对有机物和氨氮去除效果略高于下向流方式。那应该选择怎样的使用方法呢?具体分析如下:


  不同流向对滤速的影响。下向流由于气水逆流,阻力较大,当增大气量后,水流速度受限制,因此增大滤速有一定限度。而上向流由于气水同向流,因气流帮助疏松了陶粒填料。


  实验表明:在实际运行中,当水流流速增大到6m/h以后,下向流进水区水位增大到较高高度时,再增加滤速则不能达到,而上向流则不受影响。但上向流进水中,如带有较大脏物,则易堵塞配水系统孔洞,导致配水系统配水不均匀,会给运行管理带来严重后果!


  实验结果:下向流生物陶粒滤料滤池,在对有机物和色度的去除作用上,与上向流基本一致。而在去除氨氮和浊度方面,则更好一些。但对涟速的增加,则上向流要优于下向流。综合得出:设计建造生物陶粒滤料滤池时,对于原水浊度及悬浮物浓度高,原水水质污染较重的情况,好采用下向流的形式。


  二、生物陶粒滤料挂膜使用注意点:


  1、溶解氧不能满足要求,生物预处理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处理效果,立刻会受到影响。要达到较稳定的去除效果,应保持滤池出水溶解氧在2mg/L-4mg/L。


  2、运行时应保持曝气强度的稳定,和曝气时间的连续,如果经常出现曝气不足,或停止曝气的情况,由于微生物长期缺氧,而使其活性受到严重影响,将使整个反应器达不到应有的处理效率。


  3、运行时应按设计要求定期进行反冲洗。合适的反冲洗周期应根据水头损失和出水水质来选择。过滤周期过长:滤料中积留的污泥太多,水头损失大大增加,能耗增加,同时生物膜表面的老化的生物体得不到更新,出水水质变差。过滤周期太短:冲洗频繁,也会减少产水量,增加冲洗能耗,生物膜脱落加快,生物量减少,降低处理能力。如果运行时,水质变化很大,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过滤周期进行调整,建议一般情况下,当水头损失增至Im时,应立即反冲洗。


  4、生物陶粒滤料滤池对冲击负荷(包括水力负荷、污染负荷)的适应性是有一定的限度。当水质变化太大时,将影响其运行效果,应尽可能保证进水水质和水量的稳定。如出现水质严重恶化时,应降低滤速,以保证污染物负荷的稳定。

打赏支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