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水十条”发布以后,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进入了政策密集发布期,政策口径也从点污染源治理向面源治理转变。在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加强水环境治理,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投资技术指南》《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决定)等多部政策法规。
《“十三五”主要目标及建设任务》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2019年我国建制镇的污水处理比例为59.67%,距规划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显示,十三五初期,我国行政村的污水处理比率为20%。《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2017年仍存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严重不足”、“78%的建制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问题,该规划明确,经过整治要达到“生活污水处理率≥60%”的目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推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加强,我国村镇水处理设施水平将进步一提升,村镇污水处理市场未来将迎来良好发展前景。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行政村约52万个,《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要求经过整治的村庄污水处理率超过60%,2015年住建部会议指出“从2010年用大约30年时间,在中国90%的村镇建立完善的排水和水务处理设施与服务体系”,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规模为1,022亿元,到2035年将增长至2,738.67亿元,未来增量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的水环境治理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市场集中度较低,部分区域及细分市场具有较高活力,如村镇污水处理市场、黑臭水体治理市场、市政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市场等。未来,行业市场化服务需求将逐步增加,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趋势将逐渐凸显。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具有良好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市场信誉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将加速聚集各类资源要素,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先机。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集中度将加速提高,市场上将出现一批全国及区域性的龙头、先进企业。
随着全国各地的工厂提标改造逐步落实、管网建设项目的落地以及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水处理设施的完善,水环境治理设备和解决方案的需求相继释放,城乡污水处理市场仍具有一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