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三)运行机制
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1)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公司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2)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3)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电话、布告栏等;特殊情况下目击者可大声呼叫、敲击能发出较强声音的器物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详细资料内容请见附件:
相关问题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如何办理?
- 企业何时可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期限一般多久?
- 室内环境中 VOCs 污染物有哪些来源?
-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那些?
- 水处理车间怎样安全生产?
相关文章
-
小动物保护协会呼吁建宠物隔离制度(生命面前人与动物平等对待)
-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清单
-
【环保违法案例】襄阳市樊城某公司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案
-
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可下载)
-
哪些企业要制定危废应急预案?(编制危废应急预案的要求)
-
叉车管理制度汇编 (安全生产管理)
-
快递怎么收才安全(疫情期间双十一快递怎么收才安全)
-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