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概念)

2021-07-26 13:55:59发布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而气候变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


  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全球之渔产量早已在迅速衰退各大洋早在十几年前起即每况愈下,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海洋及海岸带地区受到的压力不断加深。我国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当重视,近年来,一系列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相关的重大项目纷纷付诸实施。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有什么多样性


  中国大陆的近邻黄海和渤海生物区系处在北温带海的边缘,东海和南海属亚热带性质,各自呈现了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中国近海的黑潮流域、河口水域和上升流区都表现出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黑潮流域(局部)生态系统


  黑潮可以说是中国海陆架区毗邻的最大流系,它的热量和水量对中国陆架区浅海都有重大影响,还是世界上强海流之一。黑潮生物主要类群的生态特点多样,如浮游植物有高温高盐种,偏高温低盐种,偏低温高盐种和广温广盐种。浮游动物包括暖温带近岸类群和热带大洋类群。海上的鱼类通常可分为上层鱼、中层鱼、下层鱼等。因为黑潮的高温、高盐特征,有它的指示种,尤其是浮游生物指示种。


  河口生态系统


  在中国的沿海,大约有1500多条江河入海。河口和它附近的水域,因为大量的淡水和陆源物质的注入,形成了独特的河口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国的三大河口区——长江口、黄河口和珠江口,现已鉴定的浮游植物种类分别是64、103、224种;浮游动物是105、66、133种;底栖生物与潮间带生物分别是153、191、456和41、195、189种;游泳生物则是189、144和356种。因为河口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三大河口区的群落结构有共同特点:可以分为淡水群落、咸淡水群落、海水群落三个类型。


  上升流生态系统


  在我国渤海的中部,黄海冷水团区,山东半岛近海,浙江近海,闽南沿海,台湾西南,粤沿海,海南东南部都有上升流区,上升流的水文现象,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系统。通常,上升流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生产力水平高、食物链较短、物质循环快、能量转换效率高。


  如何恢复海洋物种多样性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科学家们预言,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的开发,将成为21世纪使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从80年代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先后成立了若干相关的研究机构,组织研究计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条约、公约等。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撑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但全球气候变化和沿海地区频繁的经济活动,引发了海洋环境和资源问题更加复杂和严重。海洋就象一个严重受伤的病人,在世界各处都频频告急。因此,需要全世界的国家、政府、人民一起努力,来医治和维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21世纪的希望。


  只要我们携起手来,以主人公资态迎接国际海洋年,宣传海洋,提高全社会的海洋环保和海洋科技意识,人人为建设“海上中国”出一把力,使人类成为海洋、海洋生物的真正朋友,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便会为人类持续利用下去。海洋会再蓝起来,明天也会更好。


  海洋生物有哪些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经过几十年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


  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鱼类、头足类(例如我们常吃的乌贼,也叫墨鱼)和虾、蟹类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鱼类的品种最多,数量最大,构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体。


  水域海洋生物种数的分布趋势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种类较多,而黄海、渤海的种类较少。物种约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0%,数量占50%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分布在我国滩涂上的海洋生物种类共有1580多种。


  其中以软体动物(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贝类)最多,有513种,其次是海藻358种,甲壳类(主要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虾、蟹)308种,其他类群种类很少。我国沿海滩涂生物的种数与海域生物一样,也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