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原因:
1、陆源污染
2、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
4、倾倒废物污染
5、船舶排放污染
6、海上事故污染
7、湿地人为破坏
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自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海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规,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涉海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我国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防止和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三是按照“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进行专业处理和就地处理,禁止工业污染源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四是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五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3)防止、减轻和控制沿海城市污染物污染沿岸海域环境。包括调整不合理的城镇规划,加强城镇绿化和城镇沿岸海防林建设,保护滨海湿地,加快沿海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增加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脱氮和脱磷能力。
4)防止、减轻和控制船舶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在渤海海域,启动船舶油类物质污染物“零排放”计划,实施船舶排污设备铅封制度。建立大型港口废水、废油、废渣回收与处理系统,实现交通运输和渔业船只排放的污染物集中回收,岸上处理,达标排放。
5)防止、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计划,制定港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建立应急响应系统。目前,《中国船舶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计划》已经完成。今后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国家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
6)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产生石油类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做到油气田及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符合该类功能区环境质量控制要求,不对邻近其他海洋功能区产生不利影响,开发过程中无重大溢油事故发生。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应制定溢油应急方案。
海洋污染对人类损害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洋污染会使海洋水产品体中聚集毒素,人类使用后会引发疾病。
由于受到海洋污染,造成海洋生物死亡或发生畸形,改变整个海洋的生态平衡,还会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一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丧失。海洋被污染后,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低,加速温室效应。为了保护海洋环境,要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严格管理和控制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禁止向海上倾倒放射性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海洋污染造成的危害
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最终又将危害人类自身,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二是由海域至路域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三是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四是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使之失去应有价值。
-
冬季污水处理稳定达标7条建议(严控进水指标)
-
污水处理工艺有哪些?(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
-
让污水厂节能降耗的3个方法(光伏发电、精确曝气、沼气发电)
-
污水处理药剂聚丙烯酰胺阴、阳、非离子区别(结构、用途、污水处理情况)
-
阻垢剂算不算危险品?(水处理中阻垢剂的作用和原理)
-
水处理中常见十大问题(污水厂里常用的药剂有哪些?)
-
废水处理常用药剂的分类(絮凝剂在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
【环保违法案例】排污许可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