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褐斑病是什么?应该如何防治?

2020-10-30 17:37:56发布

  草莓褐斑病主要在草莓苗的叶、叶柄和匍匐茎上发病。发病初期时面上发生紫红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园形或"V"形的紫黑色大病斑是该病明显特征。病部中心深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红色、黄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时有轮纹,后期会出现小黑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干枯和植株死亡。


  一、发病条件


  1、重茬,土壤中致病菌积累过多,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大量积累,增加作物患病机率。


  2、地势低洼,积水量大,排水不良,或土质黏重,土壤偏酸易发病。


  3、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通风透气性差,造成病菌大量繁殖。


  4、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过嫩,作物抵抗力降低,土壤中有益菌大量死亡,致病菌大量繁殖,加大患病机率。


  5、虫害、农事作业等造成的伤口,为病菌侵染造成捷径,造成病菌反复侵染植株。


  6、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大量带菌,加重园区致病菌密度。


  二、防治技巧


  1、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合理轮作,避免重茬,重茬严重的园区可以使用深渡+速渡恶霉灵进行强抗重茬,消灭土壤中的致病菌。


  3、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


  4、增施有机肥,控施化肥,最好是施用成品有机肥,增加土壤有益菌的活跃度,以菌抑菌。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5、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喷施速渡进行消毒。


  6、药剂防治:提前使用速渡喷雾预防,发生初期配合肟菌酯咪鲜胺轮换喷雾。


  三、速渡——针对真菌、细菌、病毒


  1、速渡通过内吸传导释放次溴酸后的母体形成三嗪二酮和均三嗪,具有强烈的杀病毒作用。


  2、杀菌快速,速渡喷施之后,能快速使病斑木质化,阻止病害的扩散。连续2次,间隔5-7天,对病害有很好的效果。


  3、对作物的细菌、真菌、病毒具有强烈的杀灭、内吸和保护双重功能。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与碱性农药、有机磷农药、铵盐类、尿素、磷酸二氢钾、纯单一元素的叶肥等混用,本品对柳树、红提、中华油桃个别品种敏感,慎用。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