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2020-09-18 14:00:17发布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一般治理的步骤有以下这些:


  步骤1、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


  步骤2、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利益相关者;


  步骤3、分析人类活动对河道功能的影响;


  步骤4、识别河道的主要天然资产和主要间题;


  步骤5、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优先次序;


  步骤6、制定保护资产和改善河道的策略和措施;


  步骤7、制定生态河道治理详细而可度量的目标;


  步骤8、分析目标的可行性;


  步骤9、制定修复工程的详细计划;


  步骤10、设计修复工程的评估方案;


  步骤11、组织修复工程的实施;


  步骤12、实施修复工程。


  生态治理河道的原理


  1、河道生态治理应在河道截污工程基本完成,无明显污染源直排入河,已消除黑臭的情况下进行。


  2、河道生态治理一般应在区域生态、水质、底质等历史及现状资料收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诊断现状河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生态治理措施。


  3、河道生态治理应从适宜生物栖息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工程对水文、水深、流速、底质、河道形态、断面形式及材料等多方面生境因子的影响,构建适宜生物栖息及繁殖的生境条件。


  4、河道生态治理应尽量保留河道天然的形态及断面,控制截弯取直,河道断面宽度及形式应避免均一化、单一化。


  5、护岸应根据河道功能需要刚柔结合,因地制宜,护岸材料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应选取具有较好透水性、有利于水体交换,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生态亲和性较佳材料,优先选取当地天然材料。


  6、河道生态绿化在满足河道生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利用河道两侧现有植被,合理配置不同习性的植物,营造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景观多样的植物带;植物宜选择乡土种。


  7、河道生态治理应对治理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