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紫外法测定硝酸盐氮的原理是利用硝酸根离子在220nm波长处的吸收而定量测定硝酸盐氮。溶解的有机物在220nm处也会有吸收,而硝酸根离子在275nm处没有吸收。因此,在275nm处作另一次测量,以校正硝酸盐氮值。
结果计算
a校=a220-2a275
式中a220——220nm波长测得吸光度;
a275——275nm波长测得吸光度。
求得吸光度的校正值(a校)以后,从校准曲线中查得相应的硝酸盐氮量,即为水样测定结果。
参考吸光度比值(a275/a220)*100%若是大于20%,即275nm波长测得吸光度大于220nm波长测得吸光度的20%,这意味着溶解的有机物含量偏高,很可能溶解的有机物没有完全被过硫酸钾氧化成硝酸盐所致。所以要鉴别,是否溶解的有机物没有完全被过硫酸钾氧化成硝酸盐。即鉴别是否还有非硝酸盐态氮元素。
硝酸盐氮和氨氮区别
氨氮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自然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主要以硝酸盐氮(NO3)为主,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受污染水体的氨氮叫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铵离子相对基本无毒。国家标准Ⅲ类地面水,非离子氨氮的浓度≤1毫克/升。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硝酸盐氮(NO3-N)氮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水中之氮以硝酸盐形态存在者,属低毒性或无毒性。
如水体中仅有硝酸盐含量增高,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均低甚至没有,说明污染时间已久,现已趋向自净。
此外,水中的硝酸盐也可直接来自地层。
亚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氮的区别
亚硝酸盐与食盐一样位白色透明的晶体,带有咸味,易溶于水。亚硝酸盐的主要成份是亚硝酸钠,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加工中作为发色剂使用,同时可增强肉类的鲜美感,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当人摄入量超过0.2克时,就会发生中毒症状,超过3克会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氮是水体中含氮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在变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水中存在亚硝酸盐时表明有机物的分解过程还在继续进行,亚硝酸盐的含量如太高,即说明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进行的相当强烈,表示污染的危险性仍然存在。
引起水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增加的因素有多种,如硝酸盐还原,以及夏季雷电作用下促使空气中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合物,遇雨后部分成为亚硝酸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