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1912年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发现,活性污泥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处理方法。
工作原理: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
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
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其性能指标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由英国人Adern和Lockett创建于1914年。该方法具有效率高、效果好、实用性强、成本低、处理废水量大、方法比较成熟等优点,一般日处理在百万吨以上的大污水处理厂都采用这种方法。此法又可分推流式曝气处理和完全混合曝气两种类型。
1.推流式曝气处理是指废水与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向前推进,直至池的末端。开始时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高,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随水流推进,有机物不断降解,使水中有机物浓度逐渐下降,污泥中细菌进入静止期。最后到池末,有机物被耗尽,细菌转入内源生长期。这种方法使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在池中可以经历整个生长周期,因此,净化效果好且稳定。
2.完全混合曝气法是指原生废水、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原有的混合液充分混合,使浓废水得到较好的稀释,因此这种处理方法能忍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充氧也较均匀。但是,由于废水在池内停留的时间较短,细菌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一般情况下处理效果不及推流式。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1、COD:化学需氧量
BOD:生化需氧量
SS:固体悬浮物(SuspendedSolid或者SuspendedSubstance)
计算方法:COD无唯一计算方法,可用重铬酸钾K2Cr2O7在一定条件(强酸性、加热回流2小时、Ag2SO4作催化剂)与水中的有机物相互作用,剩余的K2Cr2O7用硫酸亚铁铵Fe(NH4)2(SO4)2滴定。消耗K2Cr2O7可换算成COD的量。
BOD一般是BOD5或BOD7培养前测溶解氧,另一水样在20±1℃的恒温箱内培养5天后再测溶解氧,两次溶解氧的差值即为BOD5。
SS过滤烘干称重
2、格栅、沉淀池是必须的,防治进入机器之后杂物破坏机器。若要在进机器之前有个生化处理的话,还有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等
3、反清洗是原有流程的逆向,清水应该是到了机器的进水部分。
4、培养污泥的时候都要加营养液,一般来讲是COD:N:P=100:5:1,加的物质里含有这个,要有个换算(按质量分数)若有具体要求,则按要求做。营养液就是能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液体,里面含有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5、上清液是经过处理后经沉淀池沉淀后,沉淀池上部较为清澈的液体,这里面含有的污染物质浓度相对较低,若处理效果好的话,污染物浓度应该很低了。若是污泥培养好了进入连续运行阶段,上清液再经进一步处理(膜组件处理)就可以排放或再利用了。若还是在培养阶段,就要排除些上清液,加入新污水,从而补充微生物的营养。加多少到没有个严格规定,看实际情况吧,排除多少上清液,应该就加多少新污水。
污泥生长情况稳定,形态基本不发生变化,然后再检测一下相关水质数据,如氨氮、COD、磷等的去除率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的时候(相关资料应该有个一般性的数据),污泥应该就培养成功了。个人意见,可供参考。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向生活污水中不断注入空气,维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形成一种絮凝体—活性污泥,其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构成,易于沉淀分离,使污水澄清。活性污泥法就是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在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和污水充分接触,使污水净化。其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需处理的污水和回流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成为悬浮混合液,沿曝气池注入压缩空气曝气,使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并供给混合液足够的溶解氧。这时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然后混合液进入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澄清分离,部分活性污泥回到曝气池,继续进行净化过程,澄清的水排放。由于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不断增长,部分剩余污泥从系统中排出,以维持系统稳定。进水→曝气池(空气)→二沉池(剩余污泥排除,回流污泥至曝气池前)→出水活性污泥净化过程机理:吸附阶段:污水和活性污泥接触后在很短时间内水中有机物(BOD)迅速降低,主要有吸附作用引起。由于絮状活性污泥表面积很大,表面具有多糖类粘液层,有利于吸附。氧化阶段: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将吸附的有机物一部分氧化分解获得能量,一部分合成新细胞,这一阶段比吸附阶段慢得多。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淀阶段:氧化阶段合成的菌体有机体形成絮凝体,通过重力沉淀出来,使水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