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沉降比在污废水处理运行中是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反映反应器中的污泥量,而且通过观察沉降比的数据可以知道污泥性状上的问题,比如:水的色度如何,活性污泥的色度,上清液是否清澈,是否有难沉的悬浮絮体,污泥上浮的严重性,污泥颗粒的形状等等。它的操作不仅方便且简单:在混匀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中迅速取样到1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为止,然后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样的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简称“SV”。以我工作经验来看污泥SV控制在20至30比例,每班都需测个沉降比来观察污泥比值,如低这个范围则需加营养物来驯化培养污泥的活性或者在下一份工艺上设置污泥回流装置:如超过比例需适当的排泥到污泥池,然后至SV范围内,使曝气池内的负荷灵活调整。从而达到控制污废水处理效果,保证出水水质目的。
污泥浓度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的污泥浓度,即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的总质量,简称MLSS,其单位mg/L或g/L。MLSS中包含了活性污泥所有成分,每一种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都有其最佳曝气池污泥浓度,比如:普通空气曝气活性污泥法的MISS最佳值为2g/L,而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的MISS最佳值为5g/L,两者差距之大,一般而言曝气池中的MISS接近其最佳值时,处理效果最好。如果MISS过高时,污泥延长,维持这些污泥中微生物正常活动所需的溶解氧数量自然会增加,导致对充氧系统能力的邀请增大:同时曝气池混合液的密度会增大,也就会增加机械曝气的电耗,虽然MISS偏高时,可以提高曝气池对进水水质变化和冲击负荷的抵抗力,但在污水处理运行中往往是不经济的。在实际运行时,有时需要通过加大剩余污泥排量的方式来减少曝气池内的MISS值,来刺激曝气池混合液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活性污泥分解氧化污废水有机物的活性,从而使出水水质达到效果。
污泥沉降比控制在多少最合适
不同污水处理场的SV值差别很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SV值一般在20%~30%之间。污泥沉降比sludgesettlingvelocity简称SV。是指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比例,以%表示。
由于SV值测定简单快速,故常用于评定活性污泥浓度及质量。SV能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和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SV值越小,污泥的沉降性能越好。通过SV值变化可以判断和发现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SV值的大小与污泥种类、絮凝性能及污泥浓度等有关。
污泥沉降比的计算公式
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
该指标反应曝气池运行过程的污泥量,可控制、调节活性污泥的排放量,它还是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的直观反应。
沉淀后的污泥的体积反应的是废水中所占的体积,蓄凝体的沉降属于集团沉淀,其中的污泥并没有压缩,其中空隙水未被加压出去,因为此时的污泥是具有活性的,仍处于流化状态,其中含水率几乎没有减少,与有机物处于完全混合时含水率一样都在99%左右。
而其中的1%就是污泥的干重,所以污泥处于正常状态适其水量与干重的比值为99/1,也就是说污泥重量与污泥干重之比为100/1的关系,此时污泥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一致,污泥浓度即是100ml时的重量,SV%×V容积×ρ水×10/SV%×V容积×ρ污泥×1%(含水率)=SVI。
可以看出污泥指数就是含水率的倒数,当1%的含水率时,SVI=100,含水率为0.80%时为SVI=125,说明已发生污泥膨胀了;当1.25%的含水率时,SVI=80,说明废水中无机颗粒过多或未被降解的多,沉速过快,污泥活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