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的来源、处理及监管对策与建议

2019-01-31 15:59:25发布

                                            

引 言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1]。危险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或传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危害特性,而且这种危害通常具有长期性、潜伏性和滞后性[2]。目前,我国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里的49个大类进行管理,49个大类危险废物在全国各省、市均有产生,无论危害性及产生量,均纳入危险废物管理范畴,实施全程监督管理[3]。本文根据我国环境统计多年数据库开展分析。我国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凡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指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中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环境统计调查范围。因此,从工业企业统计调查得来的危险废物称为工业危险废物,并不包括其他来源的危险废物。本文中的“工业危险废物处理”指综合利用、处置、贮存及其他处理方式。

1 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每年产生危险废物,并纳入环境统计调查范围的工业企业约4万家,这些企业每年产生工业危险废物3 000多万t,综合利用工业危险废物2 000万t左右,处置工业危险废物1 000万t左右,贮存工业危险废物800万t左右。每年产生的危险废物基本不外排。

工业企业会对往年贮存的危险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或处置,但总量有限,故仅“十二五”期间,工业危险废物的累积贮存量即达4 000万t左右(每年按800万t贮存量估算)(见表1)。另外,所谓的“贮存”实际上大多为露天堆存,与排放类似。如果加上“十二五”之前的历史贮存量,则数量更为巨大。大量的危险废物长期堆存或无序排放,成为巨大的潜在环境风险点,危害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和周边环境[4]。

表1 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Table 1 Generation and treatment situation of hazardous industrial waste in China 万t

年份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利用往年储存量)处置量(处置往年储存量)贮存量20113431217731(592)9165(231)823720123465220046(399)6982(447)846920133156917001(441)7012(112)810920143633520618(245)9290(234)690620153976120497(244)11740(334)8103

注:2011—2015年,统计的工业危险废物倾倒丢弃量均为0。

2 工业危险废物来源

2.1 主要工业危险废物种类

据环境统计数据,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危险废物种类主要为废碱、废酸、石棉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废物、无机氰化物废物、废矿物油,以上6类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分别占2014、2015年全部工业危险废物的69.1%、68.0%。绝大部分废碱、废酸得到了综合利用,少部分被处置,只有极少量被贮存;石棉废物与之相反,仅少部分被综合利用,极少量被处置,绝大多数被贮存;有色金属冶炼废物、无机氰化物废物约50%被综合利用,33%被贮存,其余被处置;废矿物油大部分被处置,少部分被综合利用,有极少量被贮存。详见表2。

表2 主要工业危险废物种类

Table 2 The main categories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in China

工业危险废物名称20142015产生量/万t占比/%综合利用量/万t处置量/万t贮存量/万t产生量/万t占比/%综合利用量/万t处置量/万t贮存量/万t废碱60821675304765266230157550770832废酸5494151416513211857121444158153232石棉废物5617155133003428554921381168054320有色金属冶炼废物39131081920770136338899819858231218无机氰化物废物246868194219037735558913525781670废矿物油152942470107544213054530157784

2.2 废 碱

2.2.1 主要产生行业

从大类行业来讲,废碱主要来源于造纸和化工行业,按行业小类则主要来源于机制纸及纸板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木竹浆制造、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这4类小行业的废碱产生量占总量的93%。造纸行业对废碱的综合利用力度很大,基本上工业企业自身即可全部消化,而化工行业综合利用率仅有50%左右,另外50%则需专业处置,并有少量需要外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或综合利用。详见表3。

表3 废碱主要行业来源

Table 3 Main industry sources of waste alkaline in China t

行业大类危险废物产生量占比/%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利用往年贮存量)(外送利用量)危险废物处置量(处置往年贮存量)(外送处置量)危险废物贮存量机制纸及纸板制造40069486434006400(727)(0)250(0)(250)1025有机化学原料制造709174114392885(2932)(73020)316386(10885)(50836)13721木竹浆制造58788994587889(0)(0)0(0)(0)0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48956179187462(56)(16518)296155(843)(37889)6842

2.2.2 废碱产生的重点区域

废碱来源的主要区域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济宁市、岳阳市、聊城市、德州市、临沂市、宁波市、烟台市、克拉玛依市、大庆市、南京市、菏泽市,以上11个地市的废碱产生量占全国总量的90.7%。其中,山东6个地市的产生量共占全国废碱产生量的60.7%,这与山东省的造纸行业相对比较发达密切相关。详见表4。

2.3 废 酸

2.3.1 废酸产生的主要行业

从大类行业来讲,废酸产生的主要行业为化工和钢铁行业,按小类行业则主要为颜料制造、磷肥制造、钢压延加工、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腈纶纤维制造、炼铁、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这7类小行业废酸产生总量占全部废酸的75.9%(表5)。废酸的主要处理方式也是综合利用。

2.3.2 废酸产生的重点区域

废酸来源的主要区域按产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攀枝花市、梧州市、马鞍山市、云南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唐山市、淄博市、吉林市、无锡市,以上8个市(区)的废酸产生量占总量的58.6%。废酸产生区域则主要集中在我国南部,特别是化工和钢铁行业较为发达的区域。详见表6。

表4 废碱主要区域分布

Table 4 Main distributing areas of waste alkaline generation in China

行政区市级危险废物产生量/t占比/%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利用往年贮存量)(外送利用量)/t危险废物处置量(处置往年贮存量)(外送处置量)/t危险废物贮存量/t济宁市22574143622257414(0)(0)0(0)(0)0岳阳市11213191801118759(0)(0)842(0)(842)1718聊城市41220466412204(0)(0)0(0)(0)0德州市40740265407402(0)(0)0(0)(0)0临沂市40188865401884(0)(0)1(0)(1)3宁波市24569739150204(0)(0)99155(8001)(26)4339烟台市18210429181782(727)(0)24(0)(24)1025克拉玛依市174379282248(0)(1124)172131(0)(0)0大庆市166597270(0)(0)166597(0)(9)0南京市15930726118547(0)(1080)40699(140)(349)201菏泽市12530020121043(2928)(72965)1032(737)(1032)6890

表5 废酸主要行业来源

Table 5 Main industry sources of waste acid in China

行业大类危险废物产生量/t占比/%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送外单位综合利用量)/t危险废物处置量(处置往年贮存量)(送外单位处置量)/t危险废物贮存量/t颜料制造22918064011664703(2400)(3205)629196(40)(5263) 346磷肥制造574662101442211(0)(61339)132450(0)(120457)0钢压延加工47595583385284(64)(92575)84984(152)(63227)5903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43638376321780(0)(53332)112853(205)(24052)1955腈纶纤维制造20234435202344(0)(0)0(0)(0)0炼铁18110832164617(0)(0)16490(0)(0)0有机化学原料制造17451431157427(3695)(81783)11215(279)(11049)9845

表6 废酸主要区域分布

Table 6 Main distributing areas of waste acid in China

行政区市级危险废物产生量/t占比/%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送外单位综合利用量)/t危险废物处置量(处置往年贮存量)(送外单位处置量)/t危险废物贮存量/t攀枝花市706578124421139(0)(0)285439(0)(0) 0梧州市649485114444553(0)(0)204932(40)(0)40马鞍山市38391467360913(30)(3277)21859(10)(325)1182昆明市34327360339875(0)(32847)3398(0)(3396)0云南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28104049154802(0)(8354)126228(0)(114225)10唐山市27722949264909(300)(0)12172(116)(3571)563淄博市27319748271495(0)(3303)1697(6)(2)10吉林市21503738214689(0)(0)348(0)(0)0无锡市21263437154438(0)(149638)56458(0)(56458)1738宁波市19519234182894(13)(21152)12032(5)(12032)284

2.4 石棉废物

2.4.1 主要产生行业

石棉废物产生的行业高度集中在石棉、云母矿采选业,其占比高达99.87%。不同于废碱、废酸,石棉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低,绝大多数大量长期累积贮存,成为潜在风险源。详见表7。

2.4.2 主要区域

石棉废物产生的区域也比较集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疆兵团(农二师)两个区域的石棉废物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99.9%。详见表8。

表7 石棉废物主要行业来源

Table 7 Main industry sources of asbestos in China

行业类别代码危险废物产生量/t占比/%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送外单位综合利用量)/t危险废物处置量(处置往年贮存量)(送外单位处置量)/t危险废物贮存量/t石棉、云母矿采选548500099871165000(0)(0)0(0)(0)4320000电池制造35050062500(650)(2500)2200(600)(2200)55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14100030(0)(0)1410(0)(496)07

3 我国工业危险废物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处理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工业企业,不但处理自身产生的危险废物,也可以接收其他无资质的企业送来的危险废物;另一个是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根据统计数据,在处理方面两种途径的处理量各占50%左右;

表8 石棉废物主要区域分布

Table 8 Main distributing areas of asbestos waste

行政区市级产生量/t占比/%综合利用量/t处置量/t贮存量/t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3485000635116500002320000新疆兵团(农二师)2000000364002000000

综合利用方面,则主要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工业企业来执行,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综合利用量较少,故侧重点还是处理方面。详见表9、表10。

表9 有资质的工业企业处理危险废物情况

Table 9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treatment situation of some qualified enterpirses 万t

年份综合利用量(送外单位综合利用量)处置量(送外单位处置量)贮存量201117731(5017)9165(3589)8237201220046(5292)6982(4148)8469201317001(5837)7012(3994)8109201420618(6169)9290(6015)6906201520497(5733)11740(7444)8103

表10 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的历年处理情况

Table 10 Treatm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in centralized facilities over the years

年份工业危险废物处置量/万t填埋量焚烧年实际填埋量/万t设计填埋能力/(t·d-1)年实际焚烧量/万t设计焚烧能力/(t·d-1)其他处置方式/万t综合利用量/万t20111837475—855—50772320122185569—863—75310122013195059062141001604235987520143495792655211757563152812932015414372786721229686321871712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对危险废物的处理方式,除了综合利用外,主要为填埋和焚烧,除此之外的途径没有开展明细统计,归为其他。填埋量相对较少,约占总处理量的1/4,焚烧量占总处理量的1/2左右,按现有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的设计填埋或焚烧能力来算,现在实际的填埋量和焚烧量明显偏低,处于“吃不饱”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工业企业每年约800多万t危险废物被贮存堆置,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和处置能力闲置矛盾严重[4],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矛盾。

截至2015年底,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功能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有422座,处理能力约3 000万t/a,工业危险废物年处理量大于10万t的省级区域为广东、浙江等12个省级区域,其工业危险处置量占设计总处置量的90%以上,但就其年实际处理量和设计能力来看,最高的甘肃达91.4%,而低的省份尚不到设计能力的10%,工业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理还有较大潜力可挖(见表11)。

表11 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区域分布情况

Tabel 11 Distribution of centralized disposal facilities for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in China

地区处置工业危废为主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数/座危险废物设计处置能力/(t·d-1)本年实际处置危险废物量/t工业危废处置量占比/%年实际处置量占设计能力的百分比/%(按全年运行300天估算)广东5511056807800 998244浙江416648719259970361江苏692067147355093576新疆1530463263241000357辽宁194558254885999186陕西369935249533100084上海161277270518848706山东201977169486914286福建201957127429898217甘肃4426116760975914湖北212355112787965160北京56951069371000513占全国比例761%580%863%——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1)工业企业每年贮存约800万t危险废物,但对往年贮存的危险废物处理量较小,导致历年累积贮存量快速增加。建议环保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定期排查,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累计贮存的危险废物加大综合利用和处置量,缩减贮存量。

2)废碱、废酸、石棉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废物、无机氰化物废物、废矿物油6大类占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60%左右。每类危险废物的性质不同,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建议环保监管部门协同行业主管部门,推广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BAT) 和最佳环境实践(BEP),提升行业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和污染控制技术研发[4]。

3)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废碱和废酸,主要来源于造纸、化工、石油炼化三大行业,主要区域也集中在10个地市级区域,呈现出行业、区域高度集中性的特点,这为环保监管部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抓手,建议以这些重点行业和区域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加大危险废物的处理力度。

4)工业危险废物处理量,约50%被有资质的工业企业承担,另外的50%由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处理;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则主要由有资质的工业企业承担。建议加强对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监管,对危险废物实施“从产生到最终无害化处置”的全过程监控和管理[6]。

5)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对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和焚烧。按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的设计填埋或焚烧能力来算,现在实际的填埋量和焚烧量明显偏低,处于“吃不饱”的局面,这与每年大量堆存的工业危废形成了矛盾,建议环保监管部门尽早理清问题根源,以便贮存的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