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乱象解析

2023-03-23 23:01:27发布

                                       安全工作乱象解析

       为什么EHS人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1.凡是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导,都会非常重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凡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安全人,都会积极主动地向单位领导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偏会出现让你哭笑不得的结果。比如,小王提出一项很有创意的安全管理举措或建议,部门领导当然要肯定、要表扬。然后,往往是话锋一转,“难得小王对这事儿思考这么深,这项建议就由小王负责落实吧”——这是组织的信任。这种情况,应该说也有合理性,也是一种组织信任。但是这种信任和肯定,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责任分工。这样下去,部门里那些爱研究、爱琢磨的人,恐怕就会“经一事长一智”,然后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下次再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不会再提,一个单位的创新锐气,可能就这样慢慢消磨了。

二、谁发现隐患谁整改

能者多劳,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职场规律。你能干,当然要多干一点。

不管是安排任务的领导,还是能干的下属,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都是一致的。但是问题是能干的多干,相应的就是不能干的少干、甚至不干。

比如,上级领导突然来视察某项工作,需要对安全装置进行讲解汇报。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业务分管领导说,这汇报太重要了,汇报不好会给部门造成影响的,这么重要的汇报,我们实在是讲不好,我们干点具体事还行,还是让刘刘去讲吧,他对装置了解,他一定能讲的好。

这样的建议,基本百分之百会得到领导批准,因为这是为部门整体着想。于是,能讲的就一直讲,学到检查就一直讲,本职工作顾不过来也要讲。

当你某天唠叨两句,旁边一定会有人说:你这么能干,你不干谁干?

这个现象背后的问题,还是一个责任担当的问题。谁的事情谁来干,这是天经地义的职场原则。你的事情你干不了、干不好,那就让能干的上,这个“上”不是上任务,是上位置——把能干的人放到事儿上去,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说来说去,能者多劳,还要让能者多得。最怕的就是:有硬活儿了看本事,谁有本事谁干;有提拔重用了看资历,谁够年头谁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安全员经常去检查,发现问题了向领导汇报,领导说那就你去负责整改吧,其他人也不会干,谁说老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不存在的,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也不存在的。

安全管理人员工作十大痛点

痛点一:安全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应对

1、企业生产作业场所多、安全风险高、安全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管理责任不清晰,安全管理人员疲于应付;

2、企业各级安全检查频繁,安全管理人员疲于应对;

3、各种体系泛滥,安全资料层出不穷,安全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扮演着文秘的角色。

综上,对于那些认认真真做事的安全人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长此以往,踏实做事的安全人也开始人浮于事,随之而来的是“假”“大”“空”的泛滥。

痛点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实权

早前企业安全人员都被认为是闲散人员,惯例是把一些老弱病残之人放置在管理安全的位置上,这给人产生安全人员闲散印象的根本原因;

这些人管起事来没有力度,说话没有份量,本身还要看领导眼色行事,要让他在关键的时候站出来为安全把关也确实是为难了他们。

综上,一个单位一把手必需亲自抓安全,把安全队伍真正提升起来,才是根本之一。

痛点三:安全管理仅挂在嘴边

有的人搞安全管理十分“有经验”,别人花十分的努力去做的事情,他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到”,这样的人往往是不做实事的,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在领导面前或会上,把自己表现的完美无缺。

这样的人往往对安全管理的危害最大,他们不仅是起到掩盖事实的作用,还给那些认真做事的人以心灵上打击,让本来就难于做好的事情更加难以去做,如果听取汇报的领导也只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那就危险了。

综上,领导干部到下面去检查工作一定要深入实际,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很可取。

痛点四: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素养不足

打铁必需自身硬,别人才能对你心服口服、说话才有份量、措施才能落实、管理才能到位。

痛点五:企业安全管理无有效良方

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你必需对各个门类都有所了解,而且还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必需是某门类的行家里手,这样说起话来才不至于是空话,办起事来才不会落空,所采取的措施才能有效可靠;

另外,既是管理那就一定和人有关,和人有关的就得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是要有方式方法的,安全管理有很大的成分是人的管理,管理不同的人就得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痛点六: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普遍不高

很多企业的一线员工多数来自农村,昨天还在地里忙农活今天说不定就到厂里来当工人了,从农民到工人这中间是有一个转变的过程的,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工厂里的规章和制度是不了解的,对国家法律也知之甚少,工作的需要不允许他们受到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感到很无助、很无奈。

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就要有一个教育培训的过程,但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多数单位不去认真的去做教育和培训这件事,这也就造成了个体素质提高的缓慢进程,这也是一个全民安全教育的一大问题。

痛点七:个别员工有恃无恐

我是流氓我怕谁”,这虽然是极少部分,但是影响大,“遇到这样的人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既不能硬碰也不能服软,要敢于管理、勇于管理、善于管理,遇到问题绕道走视而不见是大忌。

不光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还得采用一定的方法让他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国有国法,厂有厂纪,总得要服从管理。

痛点八:安全管理没有良好的心态

既不能编造现实,也不能低人一等,在企业就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安全管理不能用来以权谋私,要是把个人的私利放在了第一位那就做不好安全管理工作,也不能打击报复,不能因为别人违章了就借机报复别人;管理工作不能让人对你心服口服那么管理工作也仅仅是浮在面子上的事情。

痛点九:职能部门与安全管理认知不足

企业生产部门、设备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未深刻认识“一岗双责”的理念,认为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安全培训、违章纠正等就应该是安全部门、安全人员的事,甚至对负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不闻不问、避而远之。、

痛点十:公司领导重视安全流于表面

很多公司的领导表面重视安全,但对安全生产投入遮遮掩掩,对安全队伍培养和更新不闻不问,对安全工作部署走马观花,对安全会议形式大于内容,对安全文件学习蜻蜓点水,对安全承诺践行不全面,对安全违章处罚仁慈不决断,对安全工作落实用会议落实会议,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后仍然有恃无恐,不见棺材不落泪。

安全管理十大典型形式主义

1、以口号替代重视

口号喊得震天响,重视安全在口头。仅限于喊号子、做样子,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2、以标语替代宣贯

宣传标语、横幅的张贴、乱拉、散滥和满天飞,相互抄袭、内容雷同,雷声大雨点小。

3、规章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执行两张皮,以经验替代规章制度,凭经验干活,经验主义盛行。口头重要,落实上不要。

4、以签字替代培训,为了培训而培训

学习培训开小差,身在曹营心在汉,签个字就不见人影,或者就是找人代签字。培训工作思路不清,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内容空洞乏味,培训方式死板僵化,根本不关心培训效果,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5、以文件落实文件,文风虚浮

不对文件进行消化,直接转发,机械照搬照抄文件,以文件落实上级文件要求,为了对上级要求留痕,或敷衍了事,或疲于应付。文风存在空挡油门、蒙纸涂币的现象。

6、落实时,衰减执行、选择执行,或以会议替代落实

不针对企业实际,制定落实的分解措施,导致一些工作落实效果衰减,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效果。或是在落实时,觉得对本企业联系紧密的,上级重视的工作,执行力度上就重视一些,感觉联系不那么紧密的,就仅仅停留在开开会的层面。上面开了个什么样的会,下面就要对应开个什么样的会,结果为了开会而开会,会来会去,层层开会,会议泛滥成灾。会议精神仅仅停留在听个汇报上,问题还是那个问题,隐患还是那个隐患。

7、以汇报替代检查

不在现场问题、隐患整改上下功夫,而是把力气用在了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会场布置和材料撰写上。会场布置高大上,汇报材料印刷精美报喜不报忧,用虚虚实实的数据堆砌安全成绩,用事例渲染安全效果,把芝麻夸成西瓜,虚化、淡化甚至回避问题和隐患。

8、以台账替代现场

名目繁多的台账资料已经成为了安全检查考评的标配。把时间、精力用在了收集、整理台帐上,追求漂亮而无实质内容。或掩耳盗铃,虚报和夸大,虚假台账层出不穷。现场安全管理不细不实,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见惯不惊、抓大放小、避重就轻。

9、安全监督走马观花、神仙过路,或光查不督

好人主义,功利主义盛行。安全监督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在面上。或惩处的力度宽软软,或光查不督,导致问题隐患查了一大堆,整改落实却不了了之,隐患问题查而不治,老生常谈,司空见惯。

10、官本位思想严重,或工作推进上流程反复、推诿扯皮

官本位思想严重。或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时涉及做决策,害怕担责任,从而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有的工作服务不到位,对下级工作指导不够,导致一些流程反复流转,拉长了决

打赏支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