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5.1 作业管理
5.1.1 正常生产操作外,凡在生产区域作业都应严格执行相关作业许可证规定,本公司严格执行《动火作许可证安全管理规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动土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四种类型的作业管理规定。
5.1.2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对生产区域内作业人员、车辆及相关作业状况实行有效监督,对其人员的行为和设施负责,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安全要求。
5.1.3 生产区域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配备、穿戴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工作。
5.1.4 进入生产区域人员作业前应清楚各种标识所表示的含义,作业完成后,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现场处于安全状态。
5.1.5 安全生产办公室部应对进入生产区域作业的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作业。
5.2 作业人员管理
5.2.1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对作业过程负全面管理责任,应在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作业部位及周围情况,参与作业风险分析、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隐患,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了解更多详情内容:
相关问题
- 企业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如何避免?
- 水处理车间怎样安全生产?
-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有哪些职责?
-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那些?
相关文章
-
小动物保护协会呼吁建宠物隔离制度(生命面前人与动物平等对待)
-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清单
-
叉车管理制度汇编 (安全生产管理)
-
快递怎么收才安全(疫情期间双十一快递怎么收才安全)
-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氢氧化钠)
-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可下载)
-
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66页)
-
路基工程填土施工安全技术资料(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