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
5.1.1 进行危害因素分析评价时,可采用座谈的方式,集思广益进行讨论。并可通过现场观察工艺、流程分析、物料走向、平稳分析、生命周期分析法等进行。
5.1.2 以《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识别表》记录所分析出的危害因素,经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由安全管理人员整理汇总。
5.1 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
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定期定点监测;现有装置、生产设施更新、改造、检修的监测;事故性监测;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竣工前和竣工后验收的监测;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监测等。
5.2.1 监测点的确定:
公司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的确定原则上以有资质检测机构确定的监测点为准。但为保证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公司专职安全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监测点。
详细资料内容请见附件:
相关问题
- 用臭氧氧化处理技术处理制药废水,效果如何?
- 行业类别为C3039填报时应该参照哪个技术规范?
- 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利用辐射处理污水有哪些优势?
- 高级氧化技术有什么特点?
- 有害气体中毒急救有哪些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
本田动力联合厂房完成机组立车间扩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
-
重庆百事达必有路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百事达鹅岭4S店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
-
小动物保护协会呼吁建宠物隔离制度(生命面前人与动物平等对待)
-
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智能综合气象站
-
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
友通验收
-
水雨情自动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