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1月16日在“冻土挡水墙”附近发现了约4吨泄漏的冷冻液。
冷冻液为氯化钙溶液,用于冻结地基、起制冷剂作用。
东京电力认为出现泄漏的原因或是冻结管损伤,公司将寻找损伤部位并修补。同时东京电力还表示,“冻土挡水墙”本身功能未受到影响,冷冻液不是有害物质,对环境没影响。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地势为西高东低,东部朝向太平洋。2014年6月,东电公司在核电站1至4号机组周围建立长度为1500米的“冻土挡水墙”,目的是为了防止地下水流入核电站建筑物地下而导致核污水增加。
所谓“冻土挡水墙”,其原理是将1568根冻结管以1米的间距插入30米深的地下,注入冷冻材料,并利用冷冻机使其冷却到零下30℃,从而将周围地基冻住,形成一道冻土屏障,该“冻土挡水墙”于2017年起启用。
实际上,在建设过程中,外界就已经质疑“冻土挡水墙”的长期效果了。
2021年10月,4号机组的“冻土挡水墙”曾出现地下温度异常升高问题,日本专家推测“冻土挡水墙”可能已经部分融化。东电称挖掘“冻土墙”附近时发现本应结冰的区域有水,意味着不断涌出的地下水或导致温度提高且部分“冻土墙”融化。不过该公司表示,“冻土墙”内侧水位没有变化、仍能维持总体功能。
可能在东电公司眼里,泄漏4吨冷冻液根本不算什么,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请求批准其向海洋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储水罐可储存137万吨核污水,据此前东电公布的核污水排放计划,福岛核污水的单日最大排放量将达到500吨,如果算上在排污前经技术手段稀释的部分,最终实际排放将远超137万吨。
一旦获得批准,核污染水将从2023年春天起,排入距福岛核电站1公里处的近海。
虽然日本方面一再强调会处理之后再排入海,但有科研人员表示,这仍可能导致放射性同位素残留在鱼类等海洋生物体内,继而在人体内积累。
2021年6月1日,东电工作人员在第一核电站检查时,发现装有放射性废弃物的集装箱发生泄漏。工作人员测验之后发现水中含有相当于日本国内饮用水标准76倍的放射性物质铯。
其实不只是核废水,福岛第一核电站还将产生超过780万吨被污染的混凝土和钢筋,处理这些核废物大约需要30~40年的时间。
7月初,东电称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用来保存核废弃物的5338个集装箱出现了大面积问题。东电表示发现问题后,他们已经用胶带对出现问题的集装箱进行了修复。
据央视新闻2021年8月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正考虑修改相关法律规定,允许日本将放射性核废物出口到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