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超级充电宝”)

2021-12-31 14:35:20发布

  好消息,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今天正式投产发电,据报道称,该电站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将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的绿电供应。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到底什么是抽水蓄能?抽水蓄能的作用在哪里?欧美发达国家有没有抽水蓄能项目?为什么就没有一个能打的?为何中国能造出全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这个成功对碳达峰碳中和有何积极影响和贡献?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


  导语


  央视新闻是这样报道的,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产发电,这是当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它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储能能力世界第一,地下厂房规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


  不仅如此,在发电量上来看,该发电站总装机规模360万千瓦,年设计年抽水电量87.16亿千瓦时,发电量66.12亿千瓦时,综合利用率接近76%。


  发电量66.12亿千瓦时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


  66.12亿千瓦时就是66.12亿度电。假使一个人每天用5度电,一个人一年用电就是365*5=1825度电。


  66.12亿度够多少人用一年呢?


  用66.12亿/1825=3623013个人,也就是362万人用一年。


  据七普数据统计,吉林省吉林市常住人口362万人。所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发的电供吉林用一年没啥大问题了。当然,这是估算,让你有个主观上的感知。


  那么,到底什么是抽水蓄能发电呢?


  1.啥是抽水蓄能


  在今年5月份我做的一期有关碳中和的节目中,关于如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替代板块里,就提到过抽水蓄能,这里再稍微解释一次。


  我们提到清洁能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风能、太阳能,这两个能源绿色、纯天然、容易获取。


  然而风能,太阳能这两种能源有个弊端,他们都属于间歇性能源。


  什么叫间歇性能源?就是说:有风,有太阳能发电,没风,没太阳就没电。


  而给城市供电是需要持续性保证的,老百姓随时打开电灯开关都要有电。那么,怎么能在有风有太阳的时候把电发出来存下来,在用电高峰,比如晚上才输送给城镇居民呢?


  这就涉及到电力存储。


  所以抽水蓄能就应运而生,来解决风能,太阳能这种抽风能源的电力持续性供给问题。


  具体如何解决呢?


  简单说,就是在高山上建个大水库,在山脚下再建个大水库。在白天在有风有太阳能的时候,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的电把低位区域的水抽到高山的水库上存着;等晚上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把山顶水库里的水放出来,利用水利发电,水放到山脚下再存起来。


  整个过程就是:白天发电把山脚下的水抽到山顶上,晚上把山顶的水放下去发电,放下来的水存在山脚下的水库里。如此循环。


  讲清楚了什么是抽水蓄能发电,我们再来看看中外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情况,了解下为什么只有中国才能做出最大的蓄水发电项目。


  2.中外目前现状


  据我五月份的数据调查时的得到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十大抽水蓄能设施的总储水发电量还不及全国一小时的用电量;而截至2020年底,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已有3149万千瓦。


  这就够了吗?不。“十四五”期间,中国还会在新能源集中开发地区和电力负荷中心新增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投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按照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到2030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将达到1.13亿千瓦装机,到2060年将达到1.8亿千瓦装机。


  当河北这个抽水蓄能电站的发电量出来之后,可见他们还是低估了中国的真正实力。中美差异明显可见。


  然而,究其原因,为何中美差距如此之大呢?


  3.中美差距的原因


  对比中美来看,我们在能源改革领域确实起步晚,但是中国在碳中和领域必然会做到发展更快。


  这是由于我们国家是一党制,相比于美国的两党制,中国政治系统有两个优势:


  一是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这个核心能够做决策,政策一旦颁布,稳定贯彻执行不动摇。


  二是具有强大的执行能力,从而促成政策的及时响应。执行上能够贯彻到底,从中央到地方,落实于行动之上。


  美国的政治制度导致不论在台上的想做点什么事都会被掣肘;而中国的制度决定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从头到尾都会贯彻执行。


  所以,为什么抽水蓄能这样的项目在中国就行得通,在欧美就不太行呢?


  4.背后的奥秘


  相比于中国,越来越多的民主国家,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主,两党制、多党制中很难逃脱执政党出政策,在野党唱反调的政治陷阱。


  反对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诚”的反对党,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政策推动落实就变得非常困难,这方面美国就是典型代表,而中国则不然。


  目前美国国家领导人是拜登,虽然他很坚定地在气候上做文章,但是谁能保证下一届他会不会继续连任,谁又能保证懂王特朗普是否会卷土重来呢?


  民主与共和,背后实际上是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也是大财团之间的斗争,还有民粹主义裹挟其内,拜登只有4年的时间,对于碳中和,气候问题治理,拜登的时间还是太少了。


  体制优势是我们的硬实力,除了这个,在基建方面我们还有软实力。目前中国的基建项目能力和经验,也是中国在做这种庞大项目时候的决定因素和巨大优势。基建狂魔的外号可不是随便得来的。美国上一次大搞基建已经是几十年前了,缺少了经验和人才,难以完成如此工程浩瀚的项目。


  所以,小到一个抽水蓄能,大到中美、中欧碳中和之路,其实从决定开始做时,定局早就摆在那里了。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