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污水处理工艺原理图(优缺点是什么)

2021-11-30 14:43:50发布

  目前在国内外较为流行的A/O工艺包括:常规AAO工艺、改良AAO工艺、倒置AAO工艺、多模式AAO工艺、UCT工艺、MUCT工艺、Bardenpho工艺(改良Bardenpho工艺)、分点进水多级A/O工艺等,现对传统A2/O工艺做简要介绍。


  A2/O工艺是一种典型的脱氮除磷工艺,其生物反应池由ANAEROBIC(厌氧)、ANOXIC(缺氧)和OXIC(好氧)三段组成,其典型工艺流程见下图。其特点是厌氧、缺氧、好氧三段功能明确,界线分明,可根据进水条件和出水要求,人为的创造和控制三段的时空比例和运转条件,只要碳源充足(TKN/COD≤0.08或BOD/TKN≥4)便可根据需要达到比较高的脱氮率。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缺氧(A)/好氧(O)的布置形式。该布置在理论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聚磷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对于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厌氧区在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优先获得碳源并得以充分释磷。


  A2/O工艺在系统上是简单的同步除磷脱氮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小于其它同类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污水与污泥的分离,运行中在厌氧和缺氧段内只需轻缓搅拌,运行费用低,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因此脱氮除磷效果非常好。目前,该法在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


  但常规A2/O工艺也存在着以下缺点:


  (1)脱氮和除磷对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脱氮要求有机负荷较低,污泥龄较长,而除磷要求有机负荷较高,污泥龄较短,往往很难权衡;


  (2)由于厌氧区居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


  (3)由于缺氧区位于系统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因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


  (4)由于存在内循环,常规工艺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实际至少有一少部分经历了完整的放磷、吸磷过程,其余则基本上未经厌氧状态而直接由缺氧区进入好氧区,这对于系统除磷是不利的。


  但总体来说,对于碳源较丰富的情况,这种工艺运转稳定可靠,除磷脱氮程度高,其出水水质很好,在对出水氮磷要求严格时,多采用这种方法。


  为了解决A2/O法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可采取将回流污泥进行两次回流或进水分两点进入等措施,于是产生了改良型A2/O、倒置A2/O和UCT等工艺。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