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现漫天蜉蝣似鹅毛大雪(天气突变的征兆?)

2021-09-10 13:48:33发布

  进入2021年,不得不说确实是各种异象频发啊。值得注意的是,尤其是要数部分动物的异常行为,让人觉得惊讶的同时,又感觉瘆得慌。在前几日的时候,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街头以及菜市场罕见出现了蚜虫群飞,小飞虫几乎是占领了城市,人们为了躲避甚至拿出了丝巾挡头、遮住身体。


  此外,出现在南京上空的上千只老鹰,平常都是单独行动,但唯独这个时候成群出现,甚至盘旋多日不离去。而最开始出现小飞虫群飞的河南当时场面也是吓坏了很多人,蜉蝣群飞在河南邓州桥上,同样也是傍晚就像雪花一样狂舞。不过事后了解到蜉蝣都又覆灭在了桥上,甚至形成了3米的“尸体长廊”。没想到这还不是结束,此次湖南沅江同样的事件再次上演,这次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具体来看看情况。


  湖南沅江又罕见蜉蝣大爆发,究竟怎么回事?


  在9月8日傍晚的时候,湖南沅江上空出现了惊悚的一幕:小飞虫漫天飞舞,据记载灯光之下就像雪花,有的甚至是成堆的铺在地面上,远远看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下雪了。事后证明,原来这种小飞虫名叫蜉蝣,其实以往每年沅江上都有。不过居民却表示,蜉蝣以前也有见过,但是这么多、像今年这样的景象还真没有见过。


  由于市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蜉蝣,都在担心是不是有什么征兆,甚至是一度登上了当地的热搜榜。针对这一现象沅江农业农村局的相关专家也出面喊话了,表示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专家都已经出面澄清,相信事情也告一段落了,不过依旧没完,仍旧有很多人不相信。没办法,专家也给出了更加专业的相关解释。


  专家表示,这其实是一种蜉蝣“婚飞”的场景。每年这个时候蜉蝣都会进入到繁殖交配旺季,会在栖息地不远的地方进行“婚飞”,然后数个小时到一天的时间内完成交配之后就陷入死亡。而市民们看到的空中众多飞舞的蜉蝣,就是正在进行“婚飞”的场面。而地面上成堆的蜉蝣,则是已经死亡飞不动了的场景。


  蜉蝣,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蜉蝣,一种古老而特殊的有翅昆虫。和蜻蜓等有翅昆虫一样,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生活在水中,产卵也都是在水中。不过不一样的是,虽然都是幼虫生活在水中,但是成虫来说,蜉蝣的寿命极其短,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繁衍任务,而蜻蜓则还有很长的寿命,也因此蜉蝣有了“朝生暮死”的称号。


  此外,蜉蝣一般体型都比较小,呈现扁平型或者鱼型。全世界已知的种类有30种到50种,而我国已知的大概有36种。尽管体型小,看着不起眼,但是蜉蝣对于生态环境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一般而言,蜉蝣都是生存在水质比较好的水域,由于天生对水域环境敏感的特性,环境差了根本无法生存。因此,蜉蝣数量会作为检测环境污染的标尺。


  而另一方面,蜉蝣是鱼群的重要饵料,尤其是幼虫,是鱼群的主要食物。蜉蝣在水域环境里数量的大幅度减少,也会影响鱼群的数量稳定性。比如以前发生在北美以及欧洲多地的酸雨,导致了蜉蝣幼虫被杀死,最后也导致了鱼群数量随之减少。


  蜉蝣入侵会有哪些影响?是天气突变的征兆?


  一方面来说蜉蝣虽然是水质良好的标志,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让人放宽心,但是这并非完全是一件好事。蜉蝣在一个地区大面积爆发可能会引发两大灾难性后果,一方面可能会影响交通。此前在美国就出现过因为蜉蝣实在太多,遮挡了视线,造成几连撞的严重交通事故。


  其二,蜉蝣的大面积爆发可能会因为聚集在一起导致雷达等通信信号设备也受影响。这导致气象预测以及城市通信受到影响,而市民的正常活动也无法保证。而很多人表示,生活中常常都有“动物识天气”的案例,会不会蜉蝣大面积入侵也是象征着某种天气要大变?


  其实没必要担心,从专家的回应来说肯定是并不具备某种预警效应,这只是平常的“婚飞”场景,只是说今年的场面盛大了一点。天气可能刚好是下雨之后,又是在傍晚,蜉蝣们成群出现在生态好的地方,不妨试想成它们也只是想出来呼吸呼吸空气啥的。蜉蝣群飞甚至大到像雪花飞舞,确实比较罕见,但是也应该明白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应该觉得开心,毕竟这说明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