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人陆续进入城市里打工,毕竟在大城市有适合大家的工作岗位,也有便捷的交通和娱乐场所,其工资待遇也远比家乡高。早在2013年时,我国就有1亿农民户口进城定居,而如今每年有3亿农民在城市里打拼。
随着进城的农民多了起来,农村闲置的宅基地、民宅也在增多,空心村也多了起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过去多年里,农村住宅非法交易现象较多,还有人“一户多宅”,这些都让乡村建设规划混乱。
为此,如今官方也提出了对宅基地的管理和约束,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想要建房必须提前申请才行,一旦违规建房将直接拆除。正是在这一铁令之下,农村的建房乱象就此缓和了很多。
然而,随着“空心村”的增多,那些闲置民房、宅基地该如何处理呢?在过去,那些闲置的宅基地或一直撂荒,或被用于农业耕作,尽管可转让给同村的村民,但本村村民基本上都有宅基地,根本就用不着,宅基地很难变现。如果改变其土地用途,那将强制拆除。
那么,这些闲置宅基地该如何盘活呢?
日前,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提出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建议答复”,其中指出,要加快对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工作,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盘活农村的限制宅基地,及时进行确权登记。
至于如何处理宅基地和住宅的闲置问题,官方答复,早在2015年就在全国33个县展开了宅基地改革制度,探索有偿使用、退出机制。而在那些试点地区,多半采用复垦的方式,避免宅基地的闲置,当然也准许农民自愿退出,不过响应的人群不多。
而在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提出准许进城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并鼓励村集体组织盘活并利用闲置的住宅和宅基地,避免这些住宅和土地浪费。
到了2020年9月,官方启动了新一轮的试点改革工作,在全国3个地级市、104个县展开新一轮试点工作,重点是探索宅基地的有偿退出和使用以及“三权分置”,实现使用权、资格权以及所有权的分置。
而对于那些“一户多宅”的农户,也要鼓励其将多余的宅地或住宅退出,具体的退出方式如何要依据各地情况而定。
宅基地改革的难点是什么?
宅基地改革工作从2015年开始至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主要还是农民的权益和利益没有得到保证。
因此,在新一轮的改革试点中,不仅要探究“三权分置”工作,探索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机制,还要加大补偿力度,以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如可将宅基地或住宅流转、入股、自营,也可选择退出“使用权”,获得一笔“有偿”补助。
接下来,农村要加快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鼓励城里人下乡,和农民开展“合作建房”,并利用休闲农业、民宿、乡村旅游、农家乐、电商等项目,实现双方的共同致富。
而至于“有偿退出”,过去几年里补助的资金少之又少,一般200㎡也才2-3万元补助金,对农民来说,尽管进城买房生活的开支较大,但2-3万元实在是没有太大用处,一套商品房上百万元,有偿退出后拿着2-3万元,自家的宅地和住宅彻底没了,因此农民并不愿意自主退出。
目前城郊、县郊地区的宅基地价值还是很高的,1平方早就超1000元以上,但普通农村地区连500元都困难,因此农民不愿意有偿退出,因此接下来各地也要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提高补偿金。
当然,接下来农民不是只有“有偿退出”一个方式,大家也可选择入股、流转、自营等,一方面盘活宅基地,一方面实现更高的收入。相信,这对进城的农民,也是不错的消息。
不过要提醒的是,如果农村住房长期不居住,进城的农民也要常回家看看,及时修缮破损的地方,不然的话,一旦民房倒塌,且农村户口已销户,那宅基地可能就会被回收。
随着官方对宅基地的改革重视程度,接下来上亿农民都能够从中享福。但提醒的是,前提条件是要确保宅基地已确权,那些常年进城的农民,一定要看看是否确权颁证,即便户口转到城市里,也可依据程序进行颁证,确权之后,才能享受诸多的改革福利,从而实现额外的收入。
-
小动物保护协会呼吁建宠物隔离制度(生命面前人与动物平等对待)
-
【环保违法案例】重庆市铜梁区某司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案
-
【环保违法案例】重庆市涪陵区某司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案
-
农业气象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介绍
-
农业气象站的产生与发展
-
叉车管理制度汇编 (安全生产管理)
-
快递怎么收才安全(疫情期间双十一快递怎么收才安全)
-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