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亦称陆地水,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4年5月,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上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地表水中含有68种抗生素,且浓度较高,另外还有90种非抗生素类的医药成分被检出。广义的地表水指地球表面的一切水体,包括海洋、冰川、湖泊、沼泽以及地下一定深度的水体,生物水和大气水不属于地表水。
狭义的地表水专指地球陆地表面暴露出来的水体,用以和地下水相区别,基本指河流、冰川、湖泊和沼泽4种水体,不包括海洋。
什么是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水量稳定,水质良好,是农业灌溉、工业、矿业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碱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良自然现象。
地表水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表水的动态水量为河流径流和冰川径流,而静态水量由各水体的蓄水能力来表示。世界1.49亿平方公里土地中,约62%是河流、湖泊和沼泽地,12%被冰川覆盖,剩下的26%是沙漠和半沙漠。
地表水形成原因
地表水是由多年来的自然降水和降雪积累起来的,自然地消失在海洋中或蒸发渗入地下。虽然任何地表水系统的自然水来源仅来自于该集水区的降水,但仍有其它许多因素影响此系统中的总水量多寡。
这些因素包括湖泊、湿地和水库的蓄水能力、土壤的渗透性以及集水区地表径流的特征,人类活动对这些特征有重大影响。人类为了增加存水量而兴建水库,为了减少存水量而放光湿地的水。人类的开垦活动和沟渠的建设增加了水的径流数量和强度。
地表水水质标准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境、鱼虾产卵场、仔鱼幼鱼饵料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渔业水域、鱼虾越冬、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二级保护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和人体不直接接触的休闲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和有一般景观要求的水域。
地表水水质标准的化学指标
1、非专一性指标:电导率、pH值、硬度、碱度、无机酸度等。
2、无机物指标:有毒金属、有毒准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
3、非专一性有机物指标:总耗氧量、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总有机碳、高锰酸钾指数、酚类等。
4、溶解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