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储能专业有哪些
结合《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8增补专业可知,目前我国的储能专业主要三种类型,具体如下:
1、即将开设的
储能技术、储能材料、储能管理等新专业。
2、将改造升级的
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已有专业。
3、已有的(唯一)
储能材料技术(专科)
相关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等。
二、储能材料就业前景
随着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各层次人才需求也呈现井喷式增长。
而当下储能企业人才现状:
1、工人素质较低
目前企业员工多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构成,专业素养有限。
2、新员工知识结构单一
以动力电池的制造及应用为代表的储能技术属于交叉性较强的新领域,大部分员工掌握的知识过于局限,需要再次培训,花费成本。
3、相关企业人才需求大
储能产业生产过程中已使用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仍然是以人工为主,目前仍需吸纳大量的相关专门人才。
综合来看,储能材料技术专业是一门紧跟产业需求设立的专业,拥有十分良好的就业前景。
储能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寻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进方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分析报告显示,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和全球气候所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临严峻威胁。据预测,如按现有开采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连续不断地日夜消耗这些化石燃料的速率来推算,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可使用有效年限分别为100-120年、30-50年和18-30年。显然,21世纪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及困境可能不是战争及食品,而是能源。
2016年1月19日,世界能源署表示,由于新太阳能电池技术和其他科技进步促进价格下跌,未来15年,电池储能成本将下滑70%。
储能本身不是新兴的技术,但从产业角度来说却是刚刚出现,正处在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达到类似美国、日本将储能当作一个独立产业加以看待并出台专门扶持政策的程度,尤其在缺乏为储能付费机制的前提下,储能产业的商业化模式尚未成形。
新能源未来前景怎么样
光伏发电是本世纪最有市场潜力、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光伏产业以其技术先进性、资源无限性和绿色环保性,成为全球产业革命的核心、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应对能源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已经把新能源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将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为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