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2、冰川和冻土消融
冰川消融带来的主要影响首先是,冰川融水,注入海洋,导致海平面升高,近期各大媒体也发布了海平面上升将导致全球3000多城市被淹没的消息,这个消息是错误的,冰川绝不会全部消融,地球有其自身的反馈系统。
其次,冰川消融还会导致固体水资源的储量减少,造成水资源短缺。这方面受影响较大的是中国的干旱地区,比如新疆的南疆,那里的农业和牧业主要依靠雪山融水,塔里木河与河西走廊也主要取决于冰川补给。
还有研究称,冰川融化会释放病毒,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科研人员在从极地钻取的冰芯中发现,其中含有古老的病毒,而且经过了几千万年,这些病毒居然还是活的。他们认为,极地冰川是古老病毒的最大库存地,一旦冰川全部融化,这些病毒就可能会释放出来,给人类制造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3、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随着海洋盆地的容积或海洋中海因此,水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海平面可升高或降低,在全球范围内有不同的侵蚀基准面。在这里将基准面定义为在该面之上沉积物只能暂时存在并且遭受剥蚀的面。
近100多年来海平面呈整体上升趋势,据1880~1980年的观测统计,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4cm。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科学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前后全球海面将上升20~140厘米。
4、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气候升温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将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直接诱因,全球稻米价格上涨趋势体现了这一点。美国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即使是在之前全球粮食大丰收、小麦和玉米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稻米价格依然上涨了30%,达到每吨260美元。
美国国立科学院之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水稻生长季节气温异常上升将使收成减少。另外,全球许多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问题,也将对粮食产量构成影响。
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
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化石原料的燃烧,比如石油燃烧等,所以要减少碳排放量,可以少用石油,具体就是减少石油使用,开发新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天然气等。
碳排放量多少可直接影响到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二氮等。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太阳光(短波辐射)可自由达到地球表面,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阻碍地面的逆辐射——长波辐射,导致热量不能正常散发,使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科学上讲,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需要平衡各国利益诉求。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有一个积累过程,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现在要求所有国家都同样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是不公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权不能被剥夺。因此,必须寻求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能接受的应对方案。
科学家也在积极寻求控制气候变暖的各种途径。比如,多植树,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海洋也是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库,科学家正在想办法使海洋这一二氧化碳库加大容量。此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也受到广泛关注。
碳排放危害具体事例
过量的碳排放,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直接导致全球变暖,地球出现极端天气,台风飓风频繁出现,高温、干旱、暴雨、泥石流等自然气候出现极端。南极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生物受到破坏。破坏了生态平衡。